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梦颖 《教育文汇》2014,(21):18-22
优质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尤其是上行社会流动,优化社会分层。然而,我国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病制约着教育对社会流动正向作用的发挥。比如,教育内容城市化倾向造成知识与权力的“共谋”;文体特长的“僭位”导致社会阶层内部的再生产;“择校”现象容易扩大社会阶层差距。为了实现教育对社会流动的正向作用,需要改进教材编写,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规范重点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日益加快,教育何以助推合理的社会流动备受各界关注,基础教育促进个体向上社会流动作用的发挥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知识与权力的"共谋"导致教育内容城市化倾向;文体特长的"越位"导致社会阶层内部的"复制";"择校"现象突出导致教育成就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基础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呈现弱化现象。因此,需要正视城乡教育差距,转变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