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应是科学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 ,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其中 ,人文精神的提升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和对世界的终极关怀。这三种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是建立在对自然、社会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的。因此 ,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 ,帮助学生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之中去。培养学生的三种“终极关怀”意识 ,仅靠知识(理性 )是不够的 ,更需要一种爱的情感 ,一种理解。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是一种知…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我经常翻阅的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地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热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4.
几位教师朋友聚在一起,闲聊中我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做教师的,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朋友们不加思索地,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教书呗!”有那么一位朋友听到问题后,愣了一会儿,略加思索,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应该是教书育人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他教师听后都表示认同。话题很快就转移了.大家似乎觉得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了,没有再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和价值了。  相似文献   
5.
6.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即使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她还处于蓝图阶段时,她的办学目标、定位就已经存在了,文化先于这所学校的物质存在一而诞生。在这种意义上,物质的校园只是学校存在的载体、学校文化的载体,少了文化,物质的“校园”构不成学校。而离开物质形态的校园,只要文化还存在,学校仍可以存在,如网络中的虚拟学校…  相似文献   
7.
8.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中普遍存在"离农""脱乡"的问题,对学生、学校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农村普通高中的育人目标,以培育有乡土之根、奠定为农之基的乡村新一代为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努力转变农村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要坚持综合办学的方向,特色育人的目标,培育"离农有根、留农有基"的学生。为此,需要重构学校育人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生涯教育体系和学校文化体系等,从而实现农村普通高中向属"乡"姓"农"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认识教育内容、教育对象,而且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和变革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意志结构、乃至身心结构和实践活动结构。这些结构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观念形态、心理结构的变化,而且有生理结构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客体的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对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实践活动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合格的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存在4个不同的层次,与之相应,教师的教育实践也呈现出4种不同的类型(即教师的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中,不管如何倡导教育的民主,教师实际上始终是居于权威地位的。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学生要学习知识,必须向教师求教,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传统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还是信息的主要源头,学生要获得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绝大部分只能来自教师。于是教师便拥有了知识传授中、信息传播中的绝对权威,而学生则由于条件、能力的限制,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教师的角色面临前所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