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纳、感悟"等教学环节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学生出卷测验复习法”进行的教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凡名师都有三大特征:会教、会说、会写。会教,就是课上得好,能吸引学生爱学并且学得好,教学成绩好,优秀学生多;会教的教师能很好地掌控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地学、听、做,讲时善用板书或课件使学生对应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不讲时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明确。会说,就是能把自己的教学观点、心得体会、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4.
铺垫教学是提高基础薄弱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教法。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引入、概念教学、公式定理教学、解题教学、教学难点突破等方面进行铺垫,有利于加深基础薄弱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猜想是人们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某些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的一种推测性的判断或假设性的命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促使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著名数学家波利亚(G.polya)教授曾经说过:“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教学必须为发明作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学不应该压制学生中间的发明萌芽……教师应该说明,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请允许我在此向教授所有班级的数学教师们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如何让学生学会猜想呢?对此,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清钿 《考试周刊》2014,(57):64-64
教师写教案、上课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准,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不好,就是看这一节课学生是否达到这个标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能否达到标准,除了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师生的配合有关外,还与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具体化有很大关系。没有具体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就很难做到心中有数。在撰写教案中充分体现具体化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步实现具体化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容易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验问题引领数学定理教学可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定理、应用定理。试验问题引领教学是指课堂上指导学生就某一主题用准备好的道具动手试验,教师根据学生试验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设置若干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试验问题引领数学定理教学的常用方法有:试验问题引领定理情境创设、试验问题引领学生定理理解、试验问题引领学生定理验证、试验问题引领学生定理归纳。  相似文献   
8.
9.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大田五中的“十字教学法”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它以“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十个字五个教学环节为“抓手”,全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作为一个系统的五个环节的建立理由、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