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初一平面《几何》第一册关于垂线的第二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垂线的第二条性质,即垂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如果用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本课的知识、结论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教给学生,学生也能够接受,也能达到“学会”的目的.但是,这种走捷径的教学方式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说”数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广泛开展语言交流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叙述自己参与知识探索活动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探索发现的数学结论,发表自己各种不同的解题见解,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产生的疑问,畅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与体会。它要求教师创设条件和机会,激励学生“说”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并在说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思维。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言可发,讲得有理,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在探索新知的教学中,教学生说思维过程  …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在内在的情感动力作用下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知识的学习活动,实现心动与行动的完美统一,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离散超小波变换的基础上研究最优双正交小波。用特征值接近1来描述“正交程度”。当且仅当MinMaxλi(ω)↓ω 1≤i≤2n越接近于1时,正交程度越高。通过对离散超小波变换下双正交小波谱分析来解决最优双正交小波对正交变换的接近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双正交小波谱有界这一类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命题 若函数f(x)存在最小值,则a≤f(x)(或af(x))恒成立(?)a≥[f(x)]_max(或a>[f(x)_max).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合度理论获得了下列二阶多时滞泛函微分方程x″(t)+f(t,x(t-τ1(t),x(t-τ2))(x′(t))n+a(t)x2(t-τ3(t))+b(t)x(t-τ3(t))=p(t)(n≥2)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这类方程至少存在两个周期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在课堂学习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勇于探究”,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参与,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展示聪明才智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本文试图从情感、情趣及创设现实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重合度理论把瑞雷氏P-拉普拉斯型方程(φp(x'(t)))'+f(t,x'(t))+g(t,x(t))=e(t)推广到了更一般的形式(φ(x'(t)))'+f(t,x'(t))+g(t,x(t))=e(t),研究并证明了这一类非线性方程周期解的存在与唯一性,修改了有关文献中定理的相关条件,得到了其周期解存在与唯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分析课程课堂教学中基于分类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探索不同类别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促进本科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模拟实验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现实的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它强调“从做实验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