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正> A、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变异、发展主要是在对世界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认同中产生的没有横向借鉴、综合,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不可能在变异中求得发展。这是被其自身嬗变历程所证明的。纵观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不难看出:1976—1978年,以天安门诗歌运动为序幕,以陈若曦的《尹县长》、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崛起,标志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接着,现实主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困惑。在后现代文化策略中,写作本身已成为目的,历史和生命都被放逐,只剩下话语的游戏。自然,在话语“能指”的无穷无尽的游戏中,灵魂是没有了栖居和归依之所,只能在精神的荒漠上游荡。面对这样一个写作世界,你的阅读为了什么?也许,你根本进入不了话语游戏,也许你懂得了一些游戏法则,但你被话语游戏之后所得到的是满天飞舞的碎片,最终连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纵观作为现代文学主潮的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发展,很容易看出,从五四时期的启蒙现实主义到毛泽东延安《讲话》发表以后的革命现实主义,再到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深化发展和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着日益重大的指导作用。在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思潮演变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认为有一个问题不能够被忽视:虽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文论著作直到30年代初才被陆续地介绍过来,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理论,才在中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正> “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恩格斯语),这是我们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时首先看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如果不是把现实主义看成一个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那么在今天对文学中“现实”、“现实主义”的范畴重新界说、诠释、充实、丰富,赋予它以现代意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将对促进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更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本文就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倾向性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什么是文艺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并未作过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学叙事瞩目于时代改革的重大状况,致力于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创造是不够的。本文针对后现代语境,就“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的论述,有助于对当代文学叙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