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编习作集,就是一项强化作文教学的自主综合性活动,它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自主发展、多元发展,是既能适  相似文献   
2.
南酸枣糕是江西的地方特产,已有多年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并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崇义县南酸枣糕产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对南酸枣糕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崇义县南酸枣糕产业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间词派以突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表现振兴明词之衰,并开启了清词中兴之格局。该派的主将陈子龙被誉为"明词第一",且其词学理论在明清之交的词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历来针对陈子龙词学理论的探讨却非常有限,论文从承传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陈子龙的词学理论,以见其在词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确立其对于明代与清代词学之承传、融通、影响的词史地位。全文先从其重要的词学观点入手,探讨其复古源流观、辨体论、词境说、风骚寄托说、体性观、审美技巧论,透过这些观点的阐述以见陈子龙的词论在词史的重要位置,他在明词中衰的困境中接续了词统的最早努力,开启了清代词坛的盛衰之辨与南北宋之争,使词既能维护其本质特性,又可朝雅化尊体的路上前进,为清代词论写下了第一页。陈子龙代表明末词坛雅化的星星之火,即将在清代成为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4.
《左心房漩涡》一书在擅长说理的王鼎钧绝大数冷静的文风中是少有的浓重笔墨,作者以其独特的诗化笔法抒情,亦以最精炼的文字与独特的结构来写他对人生的感悟。全书从个人的悲欢遭际,进而省思战争、围堵与政治敌对的划界对人的伤害,并从对过去的留恋,来重新再造自己的生命。论文即透过对此书的探讨,来诠释王鼎钧的乡愁情结与爱国情怀的深沉内蕴。并透过这样的探讨见证作者由"入乎其內"到"出乎其外"的心理流程醵?于自身经历、先天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元的广度和深度超越,表现出知识分子博大的胸襟,辽阔的文化视野,智慧的深度思索,真诚的人道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良知。他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将相互疏离的人际间种种景观变成富有哲理意味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內涵,也极大地提高了乡愁散文的品位和境界。  相似文献   
5.
田园香     
走过城市走过街巷 走过漫长的悠远的时光 心里牵挂着温暖又美丽的地方 那时常梦回的家乡 着微风散着花香 小时候最喜欢在阳光下歌唱 熟悉的小路它崎岖远又长 小河水倒影日落潺潺流淌 永难忘 闭上眼缠绕袅袅炊烟上 红砖墙斑驳旧时光 田园香伴随那些过往 歌谣里的青涩脸庞 然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6.
<正>宝宝|朱子诺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气一天天暖和,又可以到户外去玩耍啦!走进大自然中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快来和宝贝一起做两样简单道具,带着它们走出家门,去奔跑、去追逐、去游戏吧!扔飞盘材料准备:废旧纸板,五彩毛线,剪刀,铅笔。一起DO制作1.用铅笔在废旧纸板上画一个大圆,用剪刀剪下来。2.在圆纸板边缘均匀地画几个点,用剪刀将画好的点戳成小洞洞。3.把毛线折叠剪短,从小洞洞里穿过,打结,漂亮的五彩飞盘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7.
"亦……亦……"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活跃的格式,可嵌入其中的成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相关词组,还有一些三类混合使用的用法。音节方面有单音节、双音节,也有单音节加多音节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格式。本文就"亦……亦……"格式的嵌入成分及句法语义进行探讨浅析。  相似文献   
8.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中的《芙蕖》一文以叙事之笔从芙蕖的性状、习性入手,再从其“适观”与“备用”两方面极写其种植之利,表面上其所写似乎偏重于生物学知识的植物谱录,背离传统散文“以物衬人”、“以物写人”之抒情寄意的情意经营,然而散文作为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它总是作者在对日常生活与自我生存的观照中承载着内在情感,正因为李渔反对对花木进行人为的加工和干预,他在平实的庶民生活里寻找感动,从而能在平凡的芙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藉由芙蕖“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生命姿态呈现他的审美思想,让读者在文章中体会到植物“活出自己”的旺盛生命力,也在芙蕖的色香味中,看见了自然造化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