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真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科学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权力的两面性,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才能自觉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指导,阐述了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美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要更好地建设21世纪的精神文明,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展科学技术与发展哲学社会主义科学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个别和一般是哲学领域中一对重要的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代哲学家曾对此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个别和一般这对范畴,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类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较为深刻而系统的论述,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个别的东西是独立的客观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的东西(即第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一切东西的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分工?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我们的理解,从社会历史观上看,分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 任何历史阶段中的分工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分工,这是指社会劳动进行的方式;二是劳动者分工,即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的方式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占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反思两千多年前荀子“明分使群”、“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富国裕民”、“以礼节欲”、“化性起伪”等思想,深受启示.先贤之见,意义深远,远见卓识,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