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希望工程"的着眼点是学校硬件系统的建设,但其软件系统更有待于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其中教师工资低微是关键。动员社会力量助教助学是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理解并遵从社会文化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技能",简言之即"明道"与"修业"。在教育方法上,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既定的"质料"即儒家文化伦理规范,表现为老师对学生单向度的"传道"与"授业";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形式"即注重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伦理规范的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表现为老师与学生双向度的"明道"与"修业"。当前教育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儒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因此,特别重视"道"的教育,形成了"重道轻器"的不良传统;当前的教育矫枉过正,走到了"轻道重器"的另一个极端,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前社会伦理道德风气的腐化堕落。现代教育应该追求"明道"与"修业"的并重,即注重"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当前教育承袭了传统"精英教育"与"权威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很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例如在教育策略上必须充分尊重现代教育的独立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既要注意"明道",又要注意"修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尤其要注意"明道";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应该摒弃单一的书面知识"考试"模式,而以教育目的为依归,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合情合理地设计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3.
黎志敏 《科学学研究》2010,28(7):968-974
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是在模仿西方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知识体系以追求客观科学真理为基本原则,缺乏"伦理道德"关怀的品质。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较好地承袭了西方"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过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学术在伦理道德关怀品质方面的种种问题。为了改革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将伦理道德学说作为知识体系的灵魂重构中国学科分类体系,以"求善"原则规范"求真"精神,促进人类知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改革中西方现行的"平面化"的僵化学科分类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易于操作、易于数学模型化的多维立体型学科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诗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鲜明的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很多著名新诗人和新诗派都具有某种西方背景,新诗作品也具有浓郁的西方气息。新诗抑中扬西的立场大大制约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制约新诗艺术发展的是新诗语言的西化问题,其原因是对于追求"欧化"风格的翻译文学的模仿。新诗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不是理性的学术立场,只有实事求是地从艺术规律出发来界定中国新诗和西方诗歌、传统诗歌的关系,才能推进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之下,中国新诗应该摒弃抑中扬西的立场,和中国当代文化结合起来,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根本特征,它在最大程度上平衡了个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义务,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促使个人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通过"法治"手段,现代国家能够有效地规范包括家族(族裔)、宗教团体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使其成员对国家产生高度认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法治"还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现代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总之,只有依据"法治"原则,一个现代国家才能确保其公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国家和谐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动机,是为了证明“白话语词”也可以入诗。不过,后来胡适所提出“诗体大解放”的理论实质,却是“打破中国传统诗歌形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之中所列举的众多传统白话诗人的诗歌作品,证明了白话语词可以入诗的观点,同时证伪(而不是证明了)他的“诗体大解放”的诗学主张。胡适不能区别“白话语词入诗”和“诗体大解放”的两种诗学主张的不同学理,源于胡适对于白话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他对于白话诗概念的两次不同定义。  相似文献   
7.
黎志敏 《师道》2016,(4):61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熊孩子乱按电梯楼层被扇耳光》,说一位17岁的男孩在2楼下电梯后,恶作剧地将3-27层的按钮全部按亮,后被一高层业主打了一记耳光。针对网上有关"业主打男孩一耳光究竟对不对"的争议,我在给大四学生上课时作了调查,结果 64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