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文化,二者之间是共生和包含关系。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和谐性质,既要看它是否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增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又要看它在社会发展的未来取向上是否有助于促进人们以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是对发展过程中思想障碍的克服。第一次解放思想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使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地位。第二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使发展观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第三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发展价值的准确定位问题,使发展观从偏重物质生产走向"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实现发展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政治对市场具有规范价值,但却不能将其等同于政治的市场化。政治既不能创生市场所需要的规则,也不能运用强力抑强扶弱,这有违市场的本性。“政治的市场化”不适于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政治的现代性不在于成为社会结构的中心,而在于与社会结构的诸要素保持适度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为职业要求,而美德所特有的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又是人类超越狭隘性的崇高追求和意义关怀,现代人既不能脱离市场经济制度而生存,也不能抛弃美德完全沉迷于物质利益追求,因此,市场经济的生活背景使美德对人的自由的价值不能通过任何形式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来实现,而必须限定在私人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5.
价值原则是现代自由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人类活动以其价值导向性区别于其他生命形式;价值原则真正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由与自主;但是价值原则的理想性维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因此,它又与乌托邦历史设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哲学中关于人的思考,实际上存在着三维视野:一是对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的维度,二是人作为新哲学的逻辑起点的分析性维度,三是向以人为目的的社会回归的价值性维度。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每一种社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和谐文化。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即观念文化出发,和谐文化至少应该包括法治观念、公平观念、诚信观念、美德意识四个方面。建构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途径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复兴我国传统中的"和"文化意识,延续"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集体行动的困境问题如果从社会资本理论的立场看。其起因正在于把社会资本的主体归结为个人或者小集团.而这也同样会导致与社会资本理论之初衷相背离的社会关系资本化的消极后果。因此社会资本的所有者既是个人也包含社会。但后者是这种形态的资本的主要所有者。  相似文献   
9.
近代科学的成功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的存在形态,哲学思维方式也打上了科学的印记.自由这一哲学问题随之被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正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有关自由的这一命题,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但却长期被人们视为圭臬,往往忽视了它实际存在的悖论其一,如果认识了规律并运用自如就是自由,掌握了作恶规律而成功逃避惩罚也将进入神圣的自由之列;其二,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愈自由实则愈依赖各种精巧的物质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体间性特征以及与此相应的理性多元化.使共识原则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这种共识是以保护个性和推崇宽容为前提的.它不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是实践哲学范式的结果,与卢梭的“公共意志”式的共识没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