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大众文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宽,也意味着小说基本存在模式和接受模式的更新。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呈现形态——影视文本。现代生活对快节奏、高效率的诉求,使得人们越发地青睐快餐文化、大众消费。相较之下,传统小说读者群的潜在性流失就成为了小说在现代社会中不得不倍加思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接受者多重身份的交叉,还可能招致一个严重的后果——期待视野的交互影响。因而,影视文本的大量制作与影视化接受方式的日益扩张在对传统小说形成挑战之余,也对接受美学产生着富有现代意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叙事接受者为参照系,话本叙事与电视剧叙事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尽管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归结为“源”和“流”的关系,但话本叙事中的许多技巧确实能对电视剧叙事有所启发。作为叙事艺术的超越者——电视剧叙事根据接受者的时代要求,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面对话本叙事已经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电视剧叙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就世界范围来看,大众文化的产生是与都市化相伴随的,它与都市的发展基本呈同步态。然而在中国,目前并不存在成熟形态的都市。大众文化与都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错位与落差。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多是在向西方的都市化进程看齐。还原到本土城市的现实语境下,这种视角势必带有某种想象性的成分。以想象中的都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大众文化的角度进行解析,进而挖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都市想象的实质,将有助于剖析想象化叙事下国人心理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教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曹禺创作于1923年的《雷雨》自然也不例外。几位主人公的塑造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特别是繁漪,长久以来始终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公认为全剧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在她的光芒下,剧中的男性形象难免暗淡了许多。然而,对人物的这种群体性的溺爱实际上并不利于我们完整透彻地读解《雷雨》。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周萍就是其中一位。用曹禺的话来说,“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行为不会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演他,要“化开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