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促使高校更好地立德树人育人的关键途径,而立德树人育人又为高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它的一个新契机,二者联系紧密。当前,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多更重视创业技术培养工作,而没有将创业精神的积极培育置于重要位置,这违背了立德树人育人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应当要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下,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当成根本任务来积极落实,并整合核心价值观实践以及职业专业理论,将其融入到创业精神培育系统中,积极调动各主体及各平台的育人功能,继而形成更强的创业精神培养力量;持续展开针对教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能力培训,为创业精神培养夯实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从心理角度更好地探讨最终导致爱玛悲剧结局的原因。"镜像"有其复杂性,一是描述式的,一是幻想式的。基于此,爱玛她同时生活在有逻辑的现实世界和梦幻世界之中。爱玛致命的缺陷,不在于她想象的习惯,而在于她全然剪断社会、道德对自我的精神束缚,任凭自我沉溺于幻想,沉溺于虚幻的认同感当中。更重要的是,她的极度自恋转变为对婚外情、肉欲的疯狂追求。  相似文献   
3.
黎鲲 《文教资料》2008,(27):55-56
王朔的许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他的电影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王朔电影的改编情况,并从王朔电影对传统的反叛、对小人物的悲悯、对社会现象的透视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王朔电影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黎鲲 《文教资料》2012,(13):92-93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经历了孕育、形成与不断发展的时期。本文从不同时期的发展入手,简要论述了"意境"说的缘起与不断发展的过程,探讨了"意境"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工作,是实现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重要路径,而中高职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是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从影响中高职课程教学过程衔接的主要因素出发,结合应用写作课程的特点与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中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过程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系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指委2012年度课题《中职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编号:YB201283)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个对"饥饿艺术"爱得发狂的表演艺术家悲剧的一生。这位英雄式的艺术家是艺术的殉道者,他宁愿饿死也要捍卫人的尊严和艺术家追求艺术极境的权利。他似乎在隐喻着艺术家们在现代社会的命运。这篇小说一方面展现出一个荒诞、无情的异化世界,另一方面,饥饿艺术家本身也俨然是作家自身的写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