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1.
略论儒家伦理的超功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往往在狭义的范畴上运用“义”和“利”,即以“利公”、“利他”为“义”,以“利己”、“利我”为“不义”,把“义”与“利”看作矛盾。事实上义利问题所涵盖的内容不但指物质利益,还包括非物质利益。义与利并不必然地矛盾对立,没有理由笼而统之地讲“义”的价值高于“利”的价值。所谓“超功利”,是指不以功利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既不绝对排斥功利,也不把功利作为必不可少的价值目标之一。判断一个伦理体系是“功利”的,还是“超功利”的,不能以它是否主张保有道德对求利活动的约束为标准,也不能以它是否重视功利为标准。而应该从它的价值目标是什么、最高价值标准是什么、什么具有目的价值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公共图书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在馆舍内提供数字作品属于合理使用.鉴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中国应立法规定高校图书馆通过校园网向师生提供数字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同时,为避免著作权人的利益受损,对于上述合理使用行为应施加必要的限制,法律应明确在施加特定技术措施后高校图书馆方可为上述行为.  相似文献   
3.
法治主义的道德底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但是我国治国 方略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法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它促使我们再度关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这一法学基本问题,并且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的法的观念,我们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不仅仅是指道德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更主要的 是指法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法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没有道德为基础,只能有“以法治国”,不可能有“依法治国”,法律主治只是一句空话,实证主义法学主张将法律与道德区分开来,这固然可以避免道德的绝对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主权者在立法上的专断,开放的法律应该既排斥一切道德专断,同时又以开放的道德作为基础,这是避免主权者的法律专制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接触加相似”原则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法院通过适用该原则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然而该原则在以配方为保密内容的商业秘密案件中却难以适用,这主要是因为凭借现有技术往往难以确定两种外观相似的产品其配方是否相似,而“接触加相似”原则要求权利人证明被控侵权一方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相似,并且证明后者实际接触了己方的商业秘密或有接触的可能。一得阁案中法官引入了一种新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从而在“接触加相似”原则之外,引入了新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为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权批判,指的是对启蒙人权哲学的整体批判,尤其是对于其方法论和内在悖论的揭示,人们熟知的对于人权状况的批判并不一定包括在内,因为后者批判的往往是人权状况不符合启蒙人权哲学预设之处,批判的根基恰恰是启蒙人权哲学。当然,如果能够透过人权状况存在的问题,找到启蒙人权哲学的内在悖论,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将人权状况看成是人权哲学的"症候",进而找到"病因",那么对于人权状况的批判也可以看成是人权批判的一部分。对启蒙人权哲学的批判一直与启蒙人权哲学发展同步。在林林总总的批判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批判自成一格,独具只眼,英国批判法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西方精神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科斯塔斯·杜兹纳的人权批判可以作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除有用性和稀缺性之外,可界定性或称确定性也是财产的要素之一。知识产作为财产之一种,和其它财产一样具有稀缺性和可界定性,并且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是控制知识产的稀缺性和使其获得可界定性的方式。也就是说,知识产之存在,是以特殊的制度设计为前提的,这是它不同于有体财产之处。  相似文献   
7.
教育权与著作权的竞争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它在作权法上也有体现,反映在作权法上有关作权合理使用的某些规定中。教育权与作权的竞争通常通过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加以平衡。当今时代,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由于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使用制度面临重大挑战,急需在教育权与作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我国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也有待调适。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标代表了商品或服务的信用度,体现了相关公众对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及成长性的信赖以及对整个交易制度的信任。在商标的各种功能之中,商标的品质保证功能实为信用功能,是商标的核心功能;识别功能作为商标的基础功能,服务于商标的信用功能;广告宣传功能、符号表彰功能则是商标信用功能的衍生功能。当今社会,商标本质上就是信用,信用符号化为商标,商标则从识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记转化为财产,商标的财产化也是信用财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