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诗是经验的传达”是在中国现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歌本质观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诗歌直接来源于人生的经验,经验的特性是私人化与个性化,诗歌经验中应当存在着很强的戏剧性因素,从生活经验到诗的经验有一个转化与消化的过程。它标志着九叶诗派诗人的诗观达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综合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艾青与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标时划代的大诗人。如果说郭沫若在五四时期为冲破旧诗的束缚,建立新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文奇则在三、四十年代为推动新诗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这两位杰出诗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但以其大量的诗作,影响诗坛,震撼人心;而且以其不同凡响的诗论,启发、引导和激励一代诗人前进.所以,他们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几乎成了一个时代诗坛所遵循的风范与楷模。这里所要谈到的是艾青的诗歌理论。艾青在1941年出版的《诗论》,是一本薄薄的且有沉重份量的诗歌美学论集。他用诗一样的笔调,…  相似文献   
3.
4.
从五四开始,中国现代作家就高扬起务实的精神。他们对现实人伦和社会政治的思考,压倒对其他一切问题的关注,启蒙和救亡成为现代作家着力表现的双重主题。种种磨难使他们把对理想的展望转化为具体的对生活现状的批判,转化为改造中国现状的斗争。中国现代文学的“愤怒”美感特征和“力之美”的主导风格由此  相似文献   
5.
以创造社为标志的浪漫主义的崛起是一种必然趋势。崇尚创造“与”破坏,追求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是他们诗歌的主体倾向,同时他们的诗歌又表现出浓重的感伤主义色彩。创造社诗人在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时代精神和精神品格,无疑深深影响了整个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中国现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中国现代诗学关于诗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探索,主要围绕“做诗与做人”、“完全融合”、“入”与“出”和“小我”与“大我”四个命题展开,本试图从这些命题入手,厘清中国现代诗学关于诗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独特内涵,探讨中国现代诗学的某种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分为现代和当代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相连属,又各自成单元。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因为它虽然只有短短的30年的历史,但文学的份量却不轻。在其间,产生了那么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象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那样的文学大师,像叶圣陶、冰。心、老舍、曹昌、丁玲、沈从文、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至、艾青、卞之琳、戴望舒、洪深、张天翼、张爱玲、艾芜、沙汀、李动人、钱钟书、孙犁、赵树理等一大批著名作家,在世界文坛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作为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开始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第一代作家,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文化与他种文化的分野,除了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上的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区别。这种区别虽不如物质形态和制度体系方面的差异那样显而易见,但却在无形中决定着不同文化的历史面貌和基本特征,并最终通过物质形态、制度体系以及文化成员的行为方式等外在性特征而表现出来。一种文化所固有的基本精神倾向与该文化模式中的人及其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水之于鱼、空气之于生命一样密切,只有把握住这种文化基本精神自身的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诗人气质浓厚的作家,郁达夫对纯思辨哲学一向敬而远之.但对尼采和施蒂纳,他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不仅致力于向中国读者介绍这两位"新浪漫派"的哲学健将,而且他自己也从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他在哲学观方面否认偶像权威,强调自我尊严,在文学观方面反对文以载道,主张个性表现,都表明了他与尼采和施蒂纳之间密切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32年5月1日,施蛰存、杜衡(苏汶)、戴望舒编辑《现代》杂志,刊载相当多的诗歌,诗风大致相同,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