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庄子以齐物、道通为一扬弃存在的分裂;以齐是非扬弃道术为天下裂,二者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存在统一性的追求。同时,庄子又区分了礼乐文明塑造的“我”与本真之“我”,反对遗忘本真之我,并将“独”规定为人的理想品格,其中包含着对个体性原则的注重。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张力。逍遥既以物我合一为前提,又以自我为主体,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在精神世界中的“独往独来”。在逍遥之境中,统一性的追求与个体性的承诺得到了双重确认。  相似文献   
2.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颇丰,也曾官居高位。和大多数宋朝官员一样,岳珂也很喜欢和僧道交往。这些僧道既能谈禅论道,又多在书画上有一定造诣,对岳珂的思想和创作影响颇深。笔者依据现存史料,对岳珂的方外友人作一考索,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通过对战国中后期的两位杰出的楚国政治家屈原和李斯不同的政治命运的深刻反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揭示了二人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孔子崇尚真.认识论上,孔子追求真知识,要求认识主体具有实事求是的真实态度,并且反对主观独断.政治领域,孔子强调政治理想的历史真实性,治国措施上以名究实,回归真实,政治实践中坚持面对事实、坚持真理.日常存在中,孔子以"真"为范导原则,注重培养自我真诚的德性,主体交往中以"诚"待人,"真"的观念内在于个体存在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庄子对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深切关注,通过批评“丧己于物”、“以物易己”,表现了反对将人等同于物的立场。庄子认为“天人”是完美的人格之境,并要求“尽其所受乎天”、“无以人灭天”。“天”、“人”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天”、“人”之间的张力。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但同时,庄子又将自由等同于自然,以无为消解目的性,使之对自由的价值内涵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齐物、道通为一扬弃存在的分裂;以齐是非扬弃道术为天下裂,二者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存在统一性的追求。同时,庄子又区分了礼乐文明塑造的“我”与本真之“我”,反对遗忘本真之我,并将“独”规定为人的理想品格,其中包含着对个体性原则的注重。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张力。逍遥既以物我合一为前提,又以自我为主体,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在精神世界中的“独往独来”。在逍遥之境中,统一性的追求与个体性的承诺得到了双重确认。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界一直将邢夫人看作是“庸俗”、“浅薄”、“愚蠢”,“无眼色”、“没成算”之人。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邢夫人是代夫受过的尴尬人、用心险恶的嫌隙人。讨鸳鸯,王熙凤涮了邢夫人。邢夫人怀恨在心,屡屡发难,终于抓住逼死尤二姐之事,将王熙凤撵出家门。这也正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真意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