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我国上古史的著作和论文里,往往出现“炎帝神农氏”的连称,把炎帝和神农氏混为一谈.然而,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使炎帝与神农“联宗”的始作俑者,大概是成于秦汉之际的谱牒《世本》.唐代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云:“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世本》.”此书今只存辑本.所谓“炎帝神农氏”的提法,与“太昊伏羲氏”、“少昊金天氏”之类毫无二致,当是战国末期的儒者为了适应大一统的历史趋  相似文献   
2.
3.
神话是什么?《失乐园》的作者、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回答是: 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 无边无际,苍苍茫茫, 在这里长度、宽度、高度 和时间、空间都消逝不见。看,这该有多玄!混沌一团,不可捉摸。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超逾五千年。上古神话自然也异常丰富,什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古来就编织进老祖母向孙辈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里。神话,太富有诱惑力了。半个多世纪前,稚气盎然的我,幼小的心灵即沉醉于神话的迷离恍忽的梦境。可是,真正促使我走上研究神话之路的,还是得力于闻一多先生的一本煌煌巨著——《神话与诗》。  相似文献   
4.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我国上古时代的神话和原始崇拜,《淮南子》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典籍,足可与《山海经》相侔。譬如,在古神话和原始宗教中都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两性同体”崇拜,《淮南子》内便有此类资料,此书《精神训》谓:“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高诱注:“二神,阴阳之神也。”所谓“两性同体”崇拜,是介乎女阴崇拜和男根崇拜之间过渡时期的生殖器崇拜。“两性同体”(androgyny)即人类里的畸形人——“阴阳人”(hermaphrodite)。周予同先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天问》中“吴获迄, 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一节,认定该节讲的是先楚神话,由此否定了过去种种误释。  相似文献   
7.
一《楚辞·天问》云:“伯林雉经,维其何故?感(撼)天抑地,夫谁畏惧?”两问里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人各言殊,谜底至今尚未揭开。自东汉王逸以来,为此提供答案的,大凡有四说: 一、王逸首创晋太子申生说,谓“伯林”即申生,言申生受谮于后母,“遂雉颈而自杀”(《楚辞章句》)。后之学者多附和王说,例如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胡文英(《屈骚指掌》)等;然南宋的朱熹已表示怀疑;“旧注以  相似文献   
8.
9.
<正> 潘中心同志《<诗经·新台>新探》(《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对《诗经·新台》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读了后,未敢苟同,特提出质疑。《诗经·新台》的本事,学者向来认为是讽刺卫宣公娶儿媳为妻的。对此,我与潘同志无分歧。问题在于,对这个历史现象作出什么样的解释,才比较符合本来面目。卫宣公(公元前718——前700年在位)的时代属春秋前期,时值周室东迁不久,诸侯崛  相似文献   
10.
<正>《楚辞·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素称难解;自东汉王逸以来的训释,均不免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