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1.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兴起及演进的历程,通过与西方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近代科学思潮中出现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认为,由于中国近代历史文化的特殊原因,致使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在急切引进西方科学的同时,丧失了对科学理性本身的反省与检定,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人文价值的区别,陷入唯科学主义,忽视了人文价值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龚隽 《中国文化》2013,(2):77-90
顾名思义,禅宗与传统佛教史上的"坐禅"当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关联,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中,对於禅坐的观念也可谓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典范转移"(paradigmatic shift),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坐禅"观念。这些不同类型的禅坐观念间既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也存在异质性的变化。简单地把中国禅宗各家有关"坐禅"的观念理解为佛教历史上一次思想革命或旧传统的复归,都无法深入解释禅宗史上"坐禅"思想的复杂性。①本文拟就中国禅学史——主要是六到九世纪这段禅学史中有关"坐禅"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严格地说,这并不是对禅史中的"坐禅"概念进行全面的历史论述,而是抽取其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思想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绍良、赵超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是目前收录碑刻文献较完整的著作之一,给学界提供了一份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宝贵材料.近来笔者阅读此书,反复核对原拓,认真校勘,发现释文仍有疏漏之处.现就此书之误释及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展开讨论.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相似文献   
6.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龚隽明儒之学,至白沙始人精微。照黄宗羲的看法,其吃紧工夫,全在持养。①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因出生於广东新会之白沙里,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能在有明一代,独辟门户,一扫宋儒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一个“鸢飞鱼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