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水烟,久负盛名,为甘肃六大特产之一(其余为食盐、皮张、砂金、毛类和药材),行销海内外,有“兰州水烟甲天下”之声誉。从史料记载来看,兰州水烟在清代已屡屡见诸史乘。如《金壶七墨全记》上说:“乾隆中,兰州特产烟种,铅铜为管,贮水而吸之。谓之水烟。”俞正燮在《癸已存稿》《吃烟事述》上也曾提到兰州有水烟,并说当时有些人见人不吸食水烟,笑话其为明朝人。赵世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说:“水烟真者出兰州五泉。”这些记载,说明至迟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穆藕初,集企业家与理论家于一身,在创办棉纺企业、交易所、银行等实业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经营管理思想:1.呼吁变革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经商提供社会保障;2.重视交通、金融及农工诸业的发展,为经商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3.强调造就人才,推进商业现代化建设;4.讲究营销策略和交易规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云五(1888—1979),原名王之瑞,号岫庐。祖居广东香山(今中山市),本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上海当过学徒。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主任秘书、司长等职。1921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30年任总经理。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1930年,  相似文献   
4.
对辛亥革命时期会党二重作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党,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作者把它集中放到辛亥革命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诸多方面加以考察,深入地分析了会党的二重性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二重作用,还会党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多方面内容构成,主要包括确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和方向,设计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构建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卢作孚(1893~1952年),又名卢思,四川合川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首屈一指的民族资本企业———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者之一。(另外三个是钢铁工业的创始人张之洞、纺织工业的奠基者张謇和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范旭东)与近代许多爱国实业家一样,卢作孚也是一位集企业家和学者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在长期经营管理实业的过程中,既创造了显赫的企业经营业绩,也写下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论著。从而形成了一套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效应的管理思想体系。在卢作孚丰富多彩的管理思…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等方面,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早期中国工人运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对工人运动理论的探索李大钊探索工人运动的理论,与他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分不开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传播,更多地或主要地是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剩余价值论和马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来对 1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的实践与探索 ,认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校的产学研活动是互动的 ,高校的产学研活动促进企业管理和教育模式的变革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探索一条产学研互动教学模式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鉴于我国企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实施六大创新策略,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民族化创新、外来化创新、企业家素质培养和学习型企业组织构建,以建设一种充分体现主体化特色的“系统创新型”企业化。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该区域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专业改造和新专业设置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这样才能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