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讨论康熙朝书法,基本都围绕两个点展开:在整体评价上,言其承接明代帖学正统,"以董为尚",开了馆阁体先河;在原因分析上,认为康熙帝受沈荃影响,推崇董其昌,导致朝野"董书"大行其道。此两点现虽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史料与论证支撑明显薄弱。因此,如能借助新见史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康熙帝确曾师沈学书,尽力还原其历史真实,便可以基本厘清康熙  相似文献   
2.
《管子》不仅论述了国君的重要作用,而且认为国君能否重用人才、尊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同时,《管子》通过齐桓公事功的记述,不仅论述了齐桓公用人的特点,而且总结了其经验与教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对赋体用典的渊源进行了新的探索。作者认为,赋体用典是一种文化积淀的艺术现象,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作者以江淹的《恨赋》、庾信的《小园赋》等为例,分析了赋体用典对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艺术表现力,并对赋体追求的音韵美、形式美为律诗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赋体在文学史上应占有的地位等予以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代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时代,人类的思维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这三大原始崇拜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认识人类自身、探索宇宙奥秘和人类组织结构形式的伟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康熙帝颁赐御书,其核心意图是通过书法宣扬儒家学说,实施政治教化。同时,康熙帝还把它用作褒奖官员和融洽君臣关系的有效形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熙帝勤勉学习与宽仁为政的作风,具有鲜明的统治功用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世界瞩目,经济的腾飞日新月异,可就是在这样物质和精神极其丰富的年代,却出现了一些和这个时代极不谐调的音符。常常听说某某孩子服毒了,某某孩子跳楼了。听得人心惊肉跳。我不禁觉得奇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孩子更是关爱有加,小到吃喝拉撒,  相似文献   
7.
要搞好我国民营林业的发展,国外民营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借鉴。首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林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大力扶持民营林业的发展,制定优惠的财税金融攻策,减轻民营林业主负担;再次要注意克服民营林业的分散性、规模小、成本高,难以提高科技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1993年安徽省和1985年成都市都选用了一道中考试题: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D⊥BC,E是AC的中点,ED交AB的延长线于F.求证:(AB)/(AC)=(DF)/(AF).  相似文献   
9.
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影视文化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现状,指出当前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并从企业培育、国际市场调研、影视配音、人才培养、拓宽和选择合适的发行渠道及建立影视品牌、开发影视产业链等六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投入产出方法与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从物化的创新扩散角度,考察了长三角三省市制造业部门之间的创新网络.研究得出:江苏制造业内各部门之间创新联系最紧密,浙江次之,上海最后;从三省市整体上看,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提供了主要的创新来源;从三省市整体上看,创新吸收较多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