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以直报怨”以其公正而宽容的“报怨”手段选择,有其理论合理性。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在经济上,是实现市场经济公平、高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在政治民主上,是完善和加强法制管理的有力根据;在伦理上,是保障与人为善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化与整合:现代社会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社会的现代性存在样式,其鲜明的理论特质就在于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社会分化体现为社会领域分化和价值领域分化,它所指认的是社会各领域及其价值原则相互独立、获取各自合法性的历史进程,分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历史境遇;但是,当社会分化导致社会分裂、价值冲突的时候,价值危机的加剧凸显出社会整合与价值整合的重要性,整合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诉求和价值指向.从哲学上反思并阐明现代社会的这一理论特质,对于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与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卡西尔主张作为人的本质特征的"符号"是一种现象的存在,蕴涵有理性的功能,所以强调的也是理想意义上的文化创新.这些观点在互联网中得到了有效的展开:网络本身(网络主体本身与网际互动的中介)具有符号性;其符号化为网络主体文化创新提供了智力和物质环境的可能;网络符号化所强调的工具理性功能必然引起人们对价值理性的重视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