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水资源管理对于一个区域乃至国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中国水问题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与流域性特征;人民涉水需求类型更趋多元、需求层级逐渐提升,而现有水资源管理模式效能不足,治水矛盾开始转型。文章在分析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生态要素保护不平衡、水资源领域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不完善、流域水资源协同治理较弱、涉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推行水资源融合管理,进而提出了水资源融合管理框架,并分析了水资源融合管理具有的多问题、多需求、多功能、多资源、多空间、多主体、多手段、多制度融合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涉水保护与发展、政策体系、流域/跨区域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融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促进中国小水电积极积极参与其中,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水电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明晰沿线国家小水电整体发展水平。本文试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5个方面构建小水电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有关国家小水电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计算与分析。指明了未来中国小水电行业优先参与的重点区域是东南亚7国、东亚1国及南亚6国;指出制约重点区域内有关国家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一级指标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甄别了需要重点关注的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新的发展模式、投融资、绿色发展理念、评价指标体系、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而良好的水环境是太湖流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太湖流域水环境形势严峻,流域内两省一市水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为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建立了流域水环境政策三维比较框架,将理论框架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对沪苏浙水环境政策文本进行差异性和关联性量化比较分析并刻画政策网络,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近年来,沪苏浙水环境政策供给质量逐渐提高,政策类型丰富,政策重点较为突出,各地区政策侧重点有所差异。②由于不同阶段的水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各阶段的三维政策框架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多元稳固的趋势;在各个阶段内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者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并发生变化。③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目标设置机制尚不完善、政策工具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缺乏调动市场和社会积极性的长效机制、水环境治理相关政策间缺乏联动性等。最后,从完善目标体系、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强化第三方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提高政策层级与增加政策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