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8月22日出现在甘肃省中南部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暖湿的大陆高压、低层的切边线和地面锋面是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CAPE、K指数、假相当位温反映,强降水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能量,且中层、低层均位于高能区。中低层水汽含量充沛,且具有较厚的湿层,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天气出现的水汽条件。位于倒槽中的锋面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700hPa和500hPa的垂直速度的负值很大,说明低层和中层都具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从而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23日出现在甘肃省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副高、500hPa的高原槽、700hPa的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CAPE、K指数和抬升指数反映,强对流落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但由于CAPE值不是很大,70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也不大,因此相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不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出现,只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强对流落区的中低层水汽充沛、湿层较厚,低层具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700hPa的切边线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中低层的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出现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