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负外部性表现,将CBE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构建以"基础教学—综合实践—研究创新"为主线的"学习+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广项目管理是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项目成本与进度的优化就成了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激烈竞争的情况下 ,如何克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缺乏对成本控制的主动性问题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提供了对成本控制进行控制的宝贵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邯钢经验 ,如何科学地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将是承包商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于建筑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提高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共生网络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项目建设与运营中的各种波动将会威胁共生合作网络的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共生网络弹性体现出来的正向能力对PPP项目发展具有极大影响,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共生网络弹性能力进行评价与管理。通过建立网络弹性能力评价框架,对已有PPP智慧生态治理项目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有25%的人认为PPP智慧生态治理项目共生网络弹性能力很高,31.7%的人则认为共生网络弹性能力较高。本文认为将此结果推广至PPP智慧生态治理体制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共生网络弹性能力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能够深化生态治理供给体制改革,建立多维的现代化弹性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供应链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应链是推动式供应链,前端和末端的运行机制不同,各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存在牛鞭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将高等教育供应链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高等教育供应链协调机制,实行供应链全过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供应链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应链是推动式供应链,前端和末端的运行机制不同,各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存在牛鞭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将高等教育供应链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高等教育供应链协调机制,实行供应链全过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业的公私伙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城市水业发展的要求,急需引入公私伙伴关系的管理模式,将自然垄断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对公私伙伴关系的产生、特点、概念界定以及运行方式和政府管理的全面阐述,指出了我国城市水业实行公私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及其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了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操作模式及其选择;引进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中,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激励和绩效、项目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多阶段项目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预警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预警系统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就业预警系统的功能包括预测、评估、警报和警情干预三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看,大学生就业预警系统由政策法规、组织机构和信息系统组成。大学生就业预警指标可分为就业评估指标和就业形势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体系的化学融合,体现学科群的集成思想。本文重点讨论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体系的化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提出通识教育的差异化教学,以全生命周期项目集成为载体,进行精品课建设带动课程的显性化学融合,以期为以土木行业为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