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何彧 《新闻天地》2009,(5):61-61
湖湘诗人罗鹿鸣散文诗集《屋顶上的红月亮》,近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收录作者20多年来灵魂深处的文字180多篇,最短的诗仅4个字,最长的诗达四百行。一篇篇文字都蕴合作者的澎湃激情,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加之该书设计精美,印刷考究,一册在手,让人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展现学生个性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更是肩负着重任。教学中,要从中职学校的职业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王媛  王丽丽  何彧  程曦  王文琴 《资源科学》2012,34(10):1845-1854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