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综合气候学,牧业气象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藏气候条件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着重从各种气象因子对藏北牧草类型分布,产量,品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平价藏北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和资源,结合牧草的各个生育期,研究影响藏北牧草生长发育的各种生态和气象灾害,提出草原畜牧业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藏北雪灾主要环流特征及其等级划分与评估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71—2000年30a的历史气候资料,总结分析了造成藏北雪灾的主要大气环流特征。并结合那曲地区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提供客观全面的雪灾气候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雪灾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3.
1955~2007年拉萨市夏季夜雨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5-2007年拉萨市逐日降水和气温地面观测资料,对拉萨市夏季(5-9月)夜雨率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拉萨市夏季日夜雨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增大趋势持续时间长达90 d以上,而减小趋势持续时间仅为50 d左右;(2)平均日夜雨率最大值为95.2%,出现时间为6月26日,最小值为37%,出现在5月1日;(3)从总体上看,拉萨夏季日夜雨率变化是比较稳定的;(4)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夜雨率变化相对稳定,而1966年前后夜雨率发生了较强振荡;(5)1955-2007年拉萨市年夜雨率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6)拉萨市夜雨率与降水等级有着显著关联,降水等级为0时夜雨率最小为75.2%,降水等级为25时,夜雨率达到最大值93.4%,降水等级在17至35时,夜雨率在90%以上;当降水等级为41时夜雨率达到极大值的96.2%;(7)夜雨率与日温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8)高夜雨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1971-2010年西藏地区2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日降水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40 a云量和降水量分布及其耦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型,30°N以南地区呈明显的"纬向型"分布,北部以"经向型"分布为主。(2)西藏地区总云量以0.1-0.2成/10a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低云量除雅江一线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他区域增减不明显;年降水量藏西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呈增多趋势,其中藏北增多趋势显著,速度达21 mm/10a。(3)西藏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且在高值区内形成"双峰型"分布。从平均状态来看,8月上旬为西藏地区明显的"雨季间歇期",表现为云量和降水量的骤减。(4)西藏地区天空在不同总云量或低云量的水平下,降水概率最大的区域为藏南,最小为藏西,降水效率雅江一线最高,藏西最低;降水量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降水与低云量相关性最密切。(5)西藏地区多云天气频次最高达39.6%,晴天和少云频次相近,两者和为42.9%,阴天频次只有17.5%;40 a来,西藏晴天和少云天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4.3 d/10a和3.1 d/10 a,多云和阴天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分别以2 d/10a和5.3 d/10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5.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藏降水区域划分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6年共27a逐日降水资料计算西藏地区38个气象观测站之间的相似综合指标,再应用系数聚类法进行降水区域的划分,将西藏全区共分成13片。并通过对2007年1月1日至8月26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区域划分与实际降水区域配合较好,符合实际天气意义。同时这种降水区域划分在西藏地区短期降水预报和地质灾害分析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简述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业务平台使用和集成的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导出WORD文档技术,系统安装和帮助等几种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