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科学研究   9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基于GIS的精准农业信息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农业”是基于农田内空间差异性信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物生产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精准农业”技术实践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与GPS的结合,获取农田内空间差异性信息,建立农田环境要素信息数据库,运用GIS的各项功能对环境要素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和分析,最后形成各种指导农业生产的处方图形。该文以上海精准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农田环境要素信息在GIS中的流动过程,信息流动主要环节的技术实现;空间插值方法是精准农业技术实现的重要方法,该文对常用于农田环境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到21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108,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0.06hm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1800m3,如果仍保持目前的生产污染、资源消费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话,要保持今后50a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为15×108左右的人口提供不断改善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认为走高效利用的路子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虽然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途径和内容很多,但从国家全局出发,就资源势态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以及增效的潜力来看,中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任务是:①以实现耕地资源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土地高效利用;②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水资源高效利用;③以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益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衡量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要考虑其有效经济产出,而且要考虑到被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掉的负效产出。通过对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耕地、开采的农用淡水和化肥等主要农业资源消耗系数的计算,可以评估该国或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效率,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2.15m2/kg粮食,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而开采的农用淡水的平均消耗系数为1.102m3/kg粮食,化肥的平均消耗系数为0.069kg/kg粮食,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0%和197%,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而农用淡水资源和化肥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针对较高的耕地资源效率和很低的水资源、化肥资源效率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农业发展中资源效率至上的管理战略:①管理日趋短缺的耕地资源,关键在于保护耕地面积在今后50a内不跌破1.29×108hm2;②管理日趋势短缺的水资源,关键在于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更新我国沿用数千年的传统自流灌溉技术,另一方面则须提高“人为廉价灌溉水”的价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全国2329个县域单元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共将全国划分为东北、黄淮海、东南临海等10个一级功能区,大兴安岭生态屏障区、辽河平原生态农业区等40个二级功能区,中麓物流集散经济区、北麓森林保育经济区、西南麓草原畜牧经济区等182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和确定了各级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功能、资源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明确了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格局中承担的责任与位置。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异质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区域,分析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监管提供基础和前提。在对已有三级生态区划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中国县城尺度为最小区划单元,采用空间叠置的方法,综合中国土壤侵蚀模数、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将中国分成33个水源涵养功能区、57个水土保持功能区、19个防风固沙功能区、11个沿海防护功能区、62个产品提供功能区和8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并概述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最优化理论用严谨的数学分析给我们提出了一套在大量复杂的因果关系中,确定最优决策的方法。而且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利用它作为研究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所面临的复杂决策或分配问题的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农业资源管理,其任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但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已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迫切要求研制开发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LRMS)。该LRMS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专家知识库、模型库和交互式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家规范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通过在山东省宁津县的初步试运行,能够满足县、乡、村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有关农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具有在全国各县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泾河流域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方法,对该流域1986年、1995年和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6年至2000年,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②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来说,林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则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③从1986年至2000年这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间,以草地一耕地转型为最大,达14.87×104hm2.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地的亚类间发生的变化,要远大于大类间的相互转化,转化面积均在53×104hm2以上,占草地总面积的1/6,这一变化过程虽然没影响到草地的面积,但却暗示了草地质量先退化后恢复的演变趋势;④政策、城镇扩张和人口增加是造成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3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 ,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文中以宁津县数字农业系统为例论述了数字化系统对资源生态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①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②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③通过基于样本信息的空间插值实现资源生态信息的扩展。④资源生态特征的可视化。数字化资源生态系统的建立给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实现了对复杂的不同空间层面、不同特征类型生态资源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