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本文就数学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该文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此外,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显著的13年和25年的主要周期,并以25年的周期尤为显著;最后综合3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在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走出粮食增产时期,而进入粮食减产时期.同时,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能为缓解未来几年内江苏省粮食减产情况和保障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利用子波诊断技术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我国耕地面积波动存在5年、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 ②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53年、1967年、1977年、1985年和199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年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重要特征; ③对主要突变点驱动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面积的波动绝大多数是由于政策因素驱动所致。另外,影响我国耕地波动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中,灾害损毁和土地退化是造成耕地下降的主要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和GDP。提取并比较在27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下的耕地面积、人口和GDP小波变换系数发现,人口和GDP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是负向的,它们的增加均会导致耕地面积的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