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尽管许多管理顾问建议企业可以将部分技术开发活动进行外包,但是对于企业内部RD与外部技术获取之间的作用性质及其条件却知之甚少。本文构建了一个超越对数创新产出函数,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检验了企业内部RD投入、外部RD投入以及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大的经济规模和具备以往技术转让经验时,内部RD与外部RD之间的互补性较强;而企业的RD投入(技术开发)与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一般呈现出替代性。可见企业在不同的技术活动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活动形式时,外部技术的替代性与互补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论文结合浙江省11所高校、17家制造业40强企业的合作专利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创新存在的匹配规律、特点与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三个匹配原则:校企资源或能力互补原则,校企战略与文化兼容原则,承诺可信与长期发展原则。论文进一步阐述了高校在选择企业合作伙伴时的匹配方法、标准、步骤与合作方式,并就合作创新匹配管理与组织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专业的合作促进部门与制度、构建合作关系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R&D战略的互补性与替代性,考察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与外部技术力量应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企业创新绩效模型,利用1998—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开发(即R&D总投入)与外部技术引进(即直接购买技术)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开发正逐步替代技术引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增强;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内部R&D投入与外部合作R&D投入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本文结论表明充分利用外部技术研发力量能提高企业的新技术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克寅  宣勇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5,36(10):35-43
论文在借鉴匹配理论和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型。模型显示,成功的合作创新有赖于校企双方各自进行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努力和设备投资。但是在两阶段合作过程中,协调失灵可能导致双方的投入激励较低,致使合作失败,再加上较高的合作再匹配成本,会进一步抑制合作创新发展。论文利用省际的中国工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数据检验了本文的主要推论。计量结果显示,当一个地区从事新技术开发或投资的校企比重越低时,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市场厚度"越薄,合作分离后的再匹配成本越高,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将朝着恶性循环方向发展。不过,政府对合作创新的支持会降低分离风险,提高合作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合作创新伙伴选择评价方法的不足,提炼出实现合作伙伴之间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的关键要点:匹配应基于合作双方的资源差异,而非单方的资源状况;匹配除了考虑资源异质性带来的价值,也要考虑异质性带来的合作成本.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两种合作伙伴评价方法:Euclid合作距离评价方法和合作吸引力评价方法.对两种方法的公式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L公司选择合作伙伴的案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特点.此外,还从潜在合作对象搜寻、管理以及提升合作匹配对象的多样性与针对性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析基于异质性要素匹配的企业合作创新作用机理,强调合作中实现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异质性资源互补、异质性能力兼容和异质性行为契合对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意义;利用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实现上述匹配原理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研究显示:合作前信息的搜寻、潜在合作对象的选择管理、合作中的技术吸收与学习能力提升激励以及不同能力对接、合作中关系治理与契约管理等都很重要,能够减少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约束投机性行为,提高合作中的协同效应和合作绩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