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生活在社会之中,但不孤立地在社会中生活,而是生活在一定时空区域内的人群之中,这种人群在哲学上叫集群,在社会学上叫群体,它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人的集合.这种人群集合具有心理交互影响的确定模式和特殊类型的集体行为,是一个具有一定组织形成的整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群体是人类存在的普遍形式.个人的活动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群体特征.这样,研究个体认识的发展就不能不关注群体.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战略:从冰雪的二重待性看黑龙江的软起飞何树荣,刘啸霆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周边省界有半数以上与外国接壤。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煤粮油木资源居全国前列,重工业上现模成体系,建国以来一直为国家建设做着巨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全面走向...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的本义是对话 ,是有“人”的。自然辩证法的本义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于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自然辩证法必须以一种反思的姿态走出近代知识论传统 ,开展人与自然的深层对话 ,从而步入发展的研究。这是比科学技术学视野广阔的领域。科学技术学作为新的范式和生长点 ,在自然辩证法的旗帜下会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中     
流行和时尚,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交又使用.在规范的意义上用时尚,在通俗的意义上用流行.笼统地都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通流传的某种生活规格、生活样式或生活方式.换个角度则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与追求。以上虽描述的是同一事物,但视角有差异,从心理上看就是时尚,从演变上看就是流行.今天,讨论这个“老”问捷,有什么特别的趣味吗?一、流行何来流行对人类而言具有一种永在性,它是与社会根生的.几乎可以说,人类社会始终被流行覆盖着,当然不只是一种而行,…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类即将进入的“第二轴心期时代”,莱布尼茨的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莱布尼茨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调和与综合的哲学家。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文化是个多样性的整体,文化的他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知识与科学是文化统一的有力杠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它是欧洲文化的对手而非克星。因此,应当宽容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文化各方不应是以哪一方压倒另一方而结束,而是通过各种力量的合理分配实现统一。人类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过程,前定和谐、多样性统一和最终完满是文化融合的基本环节。多样性统一的文化观念源于莱布尼茨一向的哲学主张。欧洲文化传统及当时的社会形势为莱布尼茨提供了思想的温床。个人的独特经历和学术趣味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提供了个案基础。作为莱布尼茨本体论基石的单子范畴,除了自然属性外,也具有伦理和文化属性。由单子所构成的多样性统一的世界,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的建构奠定了系统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天,全球的一体化更需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应学会像莱布尼茨那样对待他者文化,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对莱布尼茨的文化理想作出自己的回应。为了继续前进,“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我们至少应有莱布尼茨那样的洞见、胸怀和信念。  相似文献   
6.
7.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高师师资队伍建设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田恩瑞,刘啸霆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全面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转轨、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都在猛烈地冲击着教育,推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日美三国“科技—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发现,科研·教学·生产联合体(REP system)是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最优方式。它能够迅速提高产业界的科技水平从而使科技有效地与经济相结合,还能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提供经费支持,促进生产单位的联动,从而加速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制度与日、美不同,在参照日美经验时,应结合国情对科技一经济政策作出调整,以促进REP系统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和环境的有限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唯一的自然基础。这个基础同时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使用及内部矛盾。人自己是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者。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必须破除人类中心观,确立非人类中。观,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敬畏地球*;同时制定新的有限发展战略,实现国际间资源和责任的合理分配,使生产向“绿色道路迈进”,未雨稠缪,以绝后患。  相似文献   
10.
个体认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 ,因此当下流行的采取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理性主义做法与个体认识和发展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解除这一困境的出路 ,一是加强可学性研究 ,建立科学的课程谱系 ,二是建构“教育即生活”的高层位教育 ,走出当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讨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