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整体上把握人才的素质教育——谈我系学生素质模块化设计与课程分群管理陈晓剑古继宝在人才培养上,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积累”与“创新”诸问题,我们认为他们之间既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也不能厚此薄彼,而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  相似文献   
2.
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的框架下,引入涉入度这一新的变量,通过深入探讨涉入度的调节机理,解释了过去研究对单、双面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存有争议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单面信息广告相比,双面信息广告对高涉入者的说服效果明显增强;但对低涉入者,二者的说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论据数量作为边缘线索之一可以提高双面信息广告对低涉入者的说服效果.研究同时证明双面信息广告对高、低涉入者的说服路径不同.研究结论为企业通过广告沟通方式来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建立品牌效应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人员流动的分层次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基础研究人员个人成长、科研组织发展和科学结构优化都是有利的.科研组织应当防止内部优秀人才流失,并不断从外部补充新鲜血液.从科学界社会分层的角度对基础研究人员分层,按照其流动性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能够更好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配置人才,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4.
三类集群的转化关系分析及其对我国集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中外集群模式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马歇尔集群、卫星式集群及轮轴式集群之间的正向和逆向转化关系,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阐述了这两种转化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长周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基础研究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科学定位,并结合中国科大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长周期"、"贯通式"基础研究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能够为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重构和创新人才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型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小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各国都普遍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小型企业,但作为市场的弱势群体,小型企业不具备大型企业在资金、研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因此.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小型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具体到每个小型企业,由于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各  相似文献   
7.
从学术监督机构的运行要素、关键环节等方面,结合案例对比中美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监督机构,从中找出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存在的缺陷,并为相关学术监督机构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被SCI收录的25个国家19个学科领域论文的统计数据分析,验证学科间短期倾向差异的存在。以这种存在性为前提,将学科推广到包括工科、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我国学术界。剖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学科属性根源,并探讨了基于学科属性的短期行为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经济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象征实现学术抱负和追求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体的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两者紧密结合的产物。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各自的目标,但是日益严重的高校人才流失阻止了校企的进一步合作,并给高校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人才流失给高校带来的损失,高校人才的去向,高校人才流向企业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要达到在一个长时间段内保持低水平的人才流失率,高校需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发展重点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上。以往诸多的研究表明,人才培养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是衡量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这促使人们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因素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