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新闻”一词,据目前所见资料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尉迟枢所写的《南楚新闻》一书。 《南楚新闻》是一部笔记,共三卷。书中记录了当时南方民间的不少奇风异俗、奇闻异事。可惜今已失传。我们现在只能从转录该书的古代典籍中窥见其吉光片羽。例如,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引录这么一段:“《南楚新闻》亦云,‘一揲毡根数十皴,盘中犹自有红鳞’,不知‘皴’为何物,疑是饼饵之属。”宋朝另一有很大影响的书《太平广记》中有辑录过《南楚新闻》的某些内容。如今流传下来的《南楚新闻》片段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百越人以蛤蟆为上味。先于釜中置小羊,候汤沸,蛤蟆皆抱羊而熟,谓之‘抱羊羹’,又云疥者最佳,故人云:切不可切去,此乃‘锦袄子’!” 从以上记载可知,尉迟枢是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人,但其“新闻”所指内容却和今天的“新闻”含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所差别。尉迟枢的所谓“新闻”,是指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奇闻异事之类,不具备今天“新闻”的“指导性、真实性、时新性”等特点,但就其传媒记事的要旨来说,仍有其相通之处。 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闻”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始于南宋赵升的《朝野类要》一书。该书中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报  相似文献   
3.
武士临阵对敌,勇气乃取胜之本,胆量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谈到吃新闻饭的“文人”——记者,强调胆量,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胆量之于记者,也是非同小可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说过:“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刘知几所说的“才、学、识”,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什么职业危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军人、刑警、司机……甚至杂技演员等。前几年在报上看到一份“危险性职业”调查统计资料,“记者”高居在前十名之列。今年,我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血洒南联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全球至少有115名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被害,1995年是60名,1996年是28名,1997年是47名,1998年是50名。而1970年至1986年的十多年间,全世界在履行职责时被打死的记者是358名。 这些记者,或牺牲于惊天动地的炮火,或牺牲于惊心动魄的斗争。至于那些悄悄地牺牲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记者,还没有统计进去,更不用说因积劳成疾而默默地倒在字纸堆中的记者了(记者职业所赋予的体脑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公正的莫过于时间了。不管是谁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既不延长一分,也不缩短一秒。 尽管时间是如此公正,然而,处于相同学习环境或相同工作条件下的人们,成绩和成就却参差不齐、大小各异。也许有人想到了“天才”这  相似文献   
6.
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正值寒冷的冬季。但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庆祝会场.随处可见怒放的鲜花。在政权交接仪式主会场,那骄傲的富贵花王——特地从洛阳运达的1999朵牡丹,更是引人注目。为祖国装点出了明媚的春光。让鲜花在隆冬开放,现在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但在——  相似文献   
7.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江苏泗阳县广播电视局史文贵当我们仔细品味两个普通而生动的词:"冷眼"和"热望"时,都会明显感觉到,"冷眼"把对人的轻视态度,"热望"把人的盼望心情,表现得是那样的深刻和贴切2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  相似文献   
8.
汉墓古瑟     
20 0 2年 11月 2 4日晚在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陈墩汉墓出土的古瑟 ,长 1.6米 ,宽近0 .5米 ,有 2 5个弦孔 ,其表面为黑漆装饰。这是我国目前汉代墓葬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大最完好的一架古瑟。这架古瑟的瑟身由木料制成 ,在水中已浸泡了 2 0 0 0多年 ,但保存基本完好 ,这是比较罕见的。陈墩古瑟的出土 ,创造了江苏近百年来考古史之最。瑟是一种弹拨丝弦乐器。它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 ,曾在《诗经》中多次出现 ,如《大雅·旱麓》 :“瑟彼柞木或”(众多貌 ) ,“瑟彼玉瓒”(洁净鲜明貌 )等。但这种乐器的形成则更久远 ,在春秋时已很流行。瑟的形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