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4.
古代典籍中“鬄”、“髲”二字经常成对出现,俗皆以为是同物异称词,为古代假发的通称。但从古人的发式习俗和语源上来看,此实是受传统训诂浑言之训而致误的典型一例。“髢”指一切用于装衬的假发,重在原料;“髲”则指用于盘高髻的假发,或直接著之于头无需再加梳理的假髻,更重式样。  相似文献   
5.
以"振兴东北"政策下的东北地区经济低迷以及僵尸企业退出难问题为视角,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修正的FN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比重大对地区企业绩效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僵尸企业通过挤占企业投资、降低研发投入及扭曲政府补贴抑制企业绩效,并且民营和外资企业绩效下降幅度大于国有企业。引入工具变量之后进行检验,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解读东北地区经济低迷现象提供建议,也为加速治理僵尸企业、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的常规,又将这些常规进行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李渔的短篇小说预示着古代小说的某些叙事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阿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社交称谓词,也是我国历代典籍中颇为活跃的常用词。“阿婆”一词自六朝出现以来,词义上就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唐五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词义极为丰富。出现“同名异指”的丰富词义现象,主要和词义系统内部的演化有关,但也与其亲属称谓词的性质密不可分。“阿婆”丰富的词义带来了语用上的模糊性,今人往往难以辨识古文中“阿婆”的具体所指。同时,古人又善于利用“阿婆”本身语义的模糊来达到实际语用的模糊效果,所以有时则不必过分追求文献中“阿婆”的具体词义。  相似文献   
8.
叶娇 《家教指南》2011,(5):82-86
关于唐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代敦煌民众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利用敦煌写本文献《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对唐时敦煌一地的民众服饰从男子着装、女子装束、妆饰妆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教育行业已经开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看师专古代汉语教学”的调查表明:中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多不喜欢古代汉语,毕业以后对古代汉语重要性的评价都有所提高;师专古代汉语教学在新的社会形势面前必须改革,在教材上要更新内容,在教法上更要突破单纯课堂教学的老套,在组织教学方式上要多管齐下,激发兴趣,增强应用性的训练,为师专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