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河南省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新乡市也相应地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文章从新乡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文化产业的定位、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策略组合、文化产业的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自从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以来,历史就转化成了“世界历史”,任何民族都融进了世界历史的创造过程,并将最终造就出共产主义社会所必需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决定了它必须积极参与世界体系,积极融入世界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民族利益、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相反,建立在民族独特性基础上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互谅互补,和平共处”正是人类应该努力争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心穷,所以人就穷。中国历史上的贫穷,很大原因就在于农耕文明下的国人心智模式。中正仁义以主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本抑末,无商不奸;不患寡而患不均;三个和尚没水吃;肥水不流外人田;崇拜自然反人为;难得糊涂;大一统……中国的财富积累机制被一步一步地扼杀,现代化的班车最终甩下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 ,并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创造了愈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但资本主义同时将“战国规则” ,即侵略性、扩张性的民族主义带到全世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不得不祭起民族主义的大旗 ,并借助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以图实现民族自救和民族复兴。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并非对旧的民族主义的亦步亦趋 ,而是以民族解放为目的、以“天下主义”为依归的新民族主义 (国民主义 )。或者简单地说 ,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是协和万邦的国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索效率和公正关系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探索出把效率与公正有机结合的社会模式。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历史正展现了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公平的发展趋向。邓小平深刻地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简单地说,所谓社会主义,就是兼顾公平的效率主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产品经济、产品交换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进而,列宁提出了商品经济是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必须以市场,商业为基础来间接组织经济,即国家的任务在于“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同时,经济建设必须以个人物质利益为其动力基础,因此,把列宁晚年关于商品经济的理论称为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当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论断新探吕未林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去发现新世界,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此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推...  相似文献   
8.
杰克·韦尔奇被企业界和新闻界誉为“世界第一CEO”、“20世纪最伟大的商业领袖”.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现了巨大的企业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杰克·韦尔奇的卓越领导艺术可以概括为“指挥若定”,即定哲学、定角色、定愿景、定策略、定制度、定文化、定人事、定政策,他由此实现了最完美的领导,堪称为“超级领导”的绝好范例.  相似文献   
9.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下面简称《决议》)。长期以来,这个《决议》被苏共视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中不可动摇的原则”。斯大林时期则更把它作为压制和打击反对派、反对意见的尚方宝剑。近年来,国内不少同志提出该《决议》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作为非常性的临时措施提出来的,它无意成为党内生活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究竟如何认识这个《决议》?它能否被视为临时措施?对此,我们认为有重新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医药营销专业作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应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培养既懂得医药知识。又具有丰富营销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为目标。我们采用“市场补缺者”定位战略和“无边界教学模式”,在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