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德格尔的早期弗莱堡阶段(1919-1923年)是其思想最富创造性的阶段之一。该阶段的核心主题就是“实际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性的内涵经历了三重变化:最早是作为体验或本有事件的实际性,中间经过作为实际生命的实际性,最后完结于作为此在之存在特征的实际性,或说作为以其存在特征而得到打量的此在的实际性。在实际性的这三重内涵之中,海德格尔的刻画均突显着一个关键问题,即实际性不是事实性(或“事物性”-Tats?chlichkeit、“物性”-Dinghaftigkeit),实际性乃是对事实性的超越。但这种超越不是一种简单的超出,对事实性简单超出的结果仍然停留于“事实之域”(Sachsph?re)。实际性对事实性的超越突显了两者“现实性”(Wirklichkeit)方式的差异。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受到洛采有关现实性方式的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念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传统时间观念。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现象学出现之后才获得了正面的回顾和深入的解说。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将时间定义为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目。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念的现象学解释正是从这一定义出发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运动"、"前后"等概念的现象学分析来逐步深入到本源时间境域。  相似文献   
3.
在现象学语境中,心理主义特指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研究趋势,它主张取消观念规律和实在规律之间的差异,消除逻辑之物和心理之物的分野,力图将逻辑规范性还原为心理规律性。心理主义的这种做法被胡塞尔概括为三个成见,即认识的规范性需以认识的心理学为基础、逻辑的事实性内容乃是诸多心理构件、逻辑学乃是明见性理论。心理主义的关键在于其判断理论,冯特、迈尔、布伦塔诺以及利普斯等人的判断理论是心理主义判断理论的典型代表。青年海德格尔继承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立场,指明了心理主义判断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错失了逻辑学的现实性问题,取消了心理学的现实性与逻辑学的现实性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在借鉴洛采的现实性理论之后,海德格尔明确将逻辑学的现实性规定为有效而非实存,由此便成功地将逻辑学移除出心理主义领域。  相似文献   
4.
吴三喜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20-24, 38
汉娜·阿伦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研究是其运思风格的一个显著变化。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解读力图在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传统中来描绘马克思的思想坐标,具体言之就是在前柏拉图主义城邦政治与柏拉图主义政治哲学传统的张力场中来分析马克思的三个经典命题:劳动创造人、暴力合法化与哲学的革命化实践化,然而阿伦特的解读在敞开新的运思空间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遮蔽和误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期被海德格尔描述成科学论再度昌盛的年代。科学论作为实证主义首先指英法社会学思潮,作为哲学的内在冲动则是从新康德主义一直到胡塞尔现象学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胡塞尔的现象学劳作,力图摆脱哲学的实证主义化和心理学化,他的哲学创获被海德格尔正确地概括为现象学的三个基本发现:意向性、范畴直观、先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