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及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利用水平井配套开发技术提高孤岛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199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重点开展了以“砂体内部夹层空间预测”为核心的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三维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技术研究,配套形成了独具孤岛特色的水平井开发管理模式,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稠油水淹层顸部、窄薄油层、高含水潜山油藏、断层边部等挖潜取得了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已投产各类水平井76口,提高了孤岛油田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以"容量瓶的使用"一节课为例,介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教学尝试过程及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聚合物驱受剩余油静态因素和注聚因素影响,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粘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方式开采及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方式开采研究,以期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孤岛油田4个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单元在转后续水驱后形成了一套新的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了单元后续水驱的长效开发,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矿场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授抽象的概念、原理时要借助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完成迁移的产生,加快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8.
实施行动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笔者在高职护理专业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照实验,通过对实验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的技能考核、综合项目评价以及参加全国教改成果展示赛,其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56家二甲以上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试验组岗位胜任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适应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孤岛油田西区和中一区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试验的过程,探讨了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室内筛选、注入量计算和现场施工工艺,研究了适合孤岛油田西区、中一区地质特点的监测分析原理。通过现场在西区、中一区各2口井分别注入NaSCN和Na_4Fe(CN)_6两种示踪剂及跟踪监测250天左右结果的分析,反映了西区、中一区平面上水线推进均匀,无明显大孔道或高深带窜流现象,纵向上中一区无明显窜槽,而西区纵向上因局部区域隔层发育差有窜漏现象,为以后的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在注聚后单元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复杂,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应用反相乳液深部调堵剂及封口段塞堵剂的技术,在中一区Ng3水井深部调剖取得较好应用效果,深部堵调有效扩大了波及体积,是“双高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