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绍-江对接带位处华夏-扬子古陆对接碰撞带北东敛合端,其间保留有俯冲混杂堆积岩,是仅存可见的元古碰撞造山带的根部,是判析古大洋壳岩石学演进及俯冲消减动力学过程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也是当前中国南方古板块构造格局厘定及元古造山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重点阐述绍江对接碰撞带系列岩石学组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探索成因环境、论证元古南华洋的存在,追溯其消减造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前人关于江-绍对接带诸暨陈蔡地区的基本地质背景,重新探讨了江-绍对接带陈蔡地区的华夏基底结构,认为陈蔡地区华夏基底具有上下两套基底,根据岩石测年数据重新厘定了上下基底的年龄上下限。  相似文献   
3.
现今中国西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的地区在碰撞之前的构造地貌格局是地学界很关注的问题,对先期古构造地貌格局的了解有助于将先期构造事件从后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中剥离出来。本文选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东麓出露的寺口子剖面新生界底部沉积物,通过详尽的沉积学及古水流方向研究,认为六盘山在晚白垩世-新生代初期存在古构造地貌高地,这为Kohistan-Dras岛弧及冈瓦纳大陆的碎片向欧亚大陆聚合在六盘山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