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翠芬 《考试周刊》2011,(79):110-112
语言能力大多数是无意识或潜意识地习得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中学英语教学应以理解假设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增加对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网络阅读冲浪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语言输入。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定向越野运动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场地缺乏、器材不够完善、教材不统一、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解决。通过对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学习定向越野课程的情况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定向越野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青睐,发展潜力较大,且这项运动在我校开展得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在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运动课程不仅为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合格师资,同时也为今后定向运动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后,学生在做与之相配套的《作业本》中的习题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有4500米,小明跑了10分钟到达,小明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对这道题,学生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4500÷10=450。可450后面的单位名称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米/分",另一种是"米"。单位名称该写什么呢?有些老师认为必须用"米/分"。  相似文献   
4.
【课前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发现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既然是探索课,教师就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教材提供了四组不同类型的小棒摆三角形,这四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3cm、4cm、5cm;23cm、3cm、5cm;32cm、3cm、5cm;41cm、3cm、5cm。显然,这个意图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5.
吴翠芬 《教师》2011,(15):77-77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目标是这样要求的: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上述信息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目标是这样要求的: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7.
吴翠芬 《大众科技》2013,(4):176-178
表象训练法于体育教学以及运动训练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经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实验等方法,对高校采用表象训练法进行乒乓球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表象训练法能够提高大脑的运动记忆,可以使得运动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及巩固。在体育学过程中,高校体育老师可以依据运动专项以及训练目标去设计与之相符的表象训练内容,可以使高校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使得运动技术得到提升。文章介绍了表象的含义,阐释了表象训练法对乒乓教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象训练在体育教育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翠芬 《文教资料》2001,(5):157-160
首先,让我以一首小诗来祝贺《醉翁亭记研究》研讨会的召开: 佳木繁阴会醉亭, 求实求真探文心。 旷世美文无穷乐, 代代解意代代新。 正是“佳木繁阴”的初夏,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这蔚然深秀的琅琊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探讨欧阳修《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文的真谛。 感谢管笛先生,他的《醉翁亭记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9年出版)为当前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求实求真” 的可贵范例,很值得大家学习。实在难以想象,他这位年逾花甲的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爱好者与研究者,一无经费,二无时间,在极其艰苦的自费、业余条件下, 奋…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者说课吴翠芬(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直线、射线和线段是一组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选取金箍棒为载体,引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同时,想借助金箍棒的"变"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伸"的意思。教学"表示法"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记号区分这三种线",放手让学生创造,既是帮助学生体会三种线的本质,又是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的意义。"看硬纸条的转动、动手过点画直线、观察动态课件演示画直线"这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充分体会"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整个教学的主环节,我都注意基于小学生的经验特点展开,注意学生参与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练习中判断"能否经过  相似文献   
10.
正辩课主题:中小学几何概念衔接教学课前看动画片《西游记》1分钟,让学生感受金箍棒的神奇:要怎么变就怎么变,想变多长就变多长。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三种线的特征1.在情境中认识特征师:金箍棒好神奇!请仔细观察,金箍棒是怎么变的?(课件演示变化情况一)生:向两边拉长。师:也可以说成向两端延伸。如果孙悟空不让它停下来,它会向两端——生:继续延伸。师:是的,也就是向两端无限延伸。请看,金箍棒现在开始向两端延伸、延伸,已经延伸出了屏幕,它还在延伸(教师手势作延伸状)。想象一下,现在延伸到哪里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