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设中有的同志认为,把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关系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研究分割开来是不妥的,应当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纳入一个体系同社会主义本质关系一道研究。这是值得讨论的。确实,近几年有些同志提出摆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观点。还有些同志提出,要以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就业之本,特别高的劳动力剩余率和失业率.将会使大规模的城乡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将会因居民支付能力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就医难、上学难和住房难,将会因为国内消费不足对出口形成强烈的依赖,将会南于生产能力强及劳动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不足而在出口不顺时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将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将会使居民对社会从心理上产生负面的感觉,将会成为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5.
重大战略:建设一个创业型的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谈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重申了党的十六大有关鼓励创业的精神: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有关形成创业机制,特别是鼓励人们创业和干事业的精神,加以深入理解,并且在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周天勇 《学习之友》2008,(12):39-39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由于“左”的思潮干扰经济建设,使我们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上不断后移。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各国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当年,实际城镇失业率高达19%左右。  相似文献   
7.
困惑一:GDP到底是虚报了,还是漏算了?特别是在农村,在统计农民收入时,有些地区,将其田里的秸杆、人畜禽粪便等都折成收入计入GDP,这些GDP肯定是虚报的。但是,也有漏算的。就城市里看,一些保姆、家教、私人房屋出租、咨询、广告、中介、私人装修等收入,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没有计入国民收入。一些党政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没有社会化,但是也没有计人GDP。因此.城市中,特别是服务业中漏算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农村虚报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树立求真务实发展的政绩观;其次,树立发展的成本收益观;再次,家庭、企业、政府都要树立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观; 第四,树立发展的聚集经济观; 第五,树立专业分工和竞争协作观; 第六,树立用市场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利用的观念;第七,树立科学民主决策观。  相似文献   
9.
周天勇 《华夏星火》2008,(11):10-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其中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作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之一,这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可操作性很强的"路径图"。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这六大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有了比以往更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也更有条件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周天勇 《青年记者》2007,(11):23-24
一年一度的记者论坛总给人带来诸多惊喜,今年三位嘉宾的演讲精彩不断,而背后是他们对现实现问题的深刻忧虑与思考。演讲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而在我们奔波劳碌之余,是否也常常抑望一下头顶的天空,追问更美好的新闻和更理性的传媒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