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背景现在我们使用的牛津教材,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因才因生制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身份的构建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受到文化身份的制约,两者相互影响。随着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作为一支英语变体,是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共同产物,用符合英语规范的语言内核表达中国的文化、习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代表双层的文化身份,即英语所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国本土的汉文化,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异托邦"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参照"乌托邦"自创的一个哲学概念.从创立这术语之始,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福柯关于空间的思考是由中国百科全书上关于动物的分类引发的.在涉及中国丈化的问题上,福柯至少表达了两层含义:这种文化让西方人不安的混乱性质,即异托邦性质;中国文化又是乌托邦的巨大源泉.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和谐,不是混乱,不存在福柯在<词与物>中所谈及的典型的异托邦属性,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被想象出来的一个具有乌托邦属性的世界.将异托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一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异托邦的含义,进而澄清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创作与认同的关系和批评与认同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创作中的认同体现的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姿态,创作主体如果不以认同他者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就无法创作出能够为读者接受的作品。就读者而言,如果不求得与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所体现的意识的认同,也难以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或批评;而要达到这种认同又必然面临种种困难:各种意识的不统一性、语言媒介的模糊性等等,意味着在批评视界中应该期待相对的认同,而不能追求绝对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前提,以情感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情引情;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以情激情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打造情感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爽  周桂君 《现代情报》2023,(3):64-72+147
[目的/意义]读者评价是检验作品译介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对图书传播效果的重要考量依据。对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能了解西方读者对中华哲学典籍的接受意向、价值判断和选择偏好,有针对性地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进行调整与优化。[方法/过程]本研究以Goodreads(好读)网关于《易经》英译本的读者在线评论为例,使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提取,选取Python自带的TextBlob库对句子和词语进行情感极性分析,综合分析影响读者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分析发现,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有:译者的翻译经历和学术积累,译本的封面设计等副文本元素,名人序言的助推影响。此外,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汉语文本特征为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语篇结构安排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因此,通过翻译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从语言层面和文化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更应该综合考虑海外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