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需求、行为及习惯,更深刻改变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新闻传播的生产机制,同时也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传播技术革命给新闻从业者素养带来的挑战 新闻从业者素养之所以在当下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播环境的变化有关:以互联网、Web2.0、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有的传播环境和新闻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深刻影响了数字时代的舆论研究,其突出表现是计算舆论研究的兴起。本文选择2000-2020年12本代表性SSCI期刊,对200篇国际计算舆论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勾勒舆论研究领域的新变化。研究发现:计算舆论研究在2011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在题材上以政治议题为中心,聚焦单一事件,侧重舆论内容和表达主体,聚焦“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运动或集体行动舆论”等核心议题;理论概念集中于行动主义和社会运动,反思数字公共领域,重新检验框架、议程设置等经典概念,以及情绪、可供性等新兴概念;研究设计和方法上,动态舆论研究获得与静态研究同等的比重,但聚焦单一国家/社会、以及单一媒介平台的研究仍占多数,文本挖掘是最主要的数据采集与生成方式,不足三成的研究中同时包含小数据,经典统计、文本挖掘与网络分析是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化、跨事件/议题、跨国家/社会、跨时间、跨平台、跨模态、跨方法/数据的计算舆论研究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事件”是数字时代中国政治传播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基于20个“新媒体事件”在“两微一端”上的传播数据,对传播关键节点进行跨事件、跨平台的计算传播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平台传播关键节点的分布特征,发现微博平台的关键节点构成最多元,跨事件变动性大;头条平台关键节点的构成最单一,但跨事件稳定性高。不同平台分别有15.5%-28.7%的账号具有至少跨两个事件的影响力,但跨越不同类型事件的账号较少;6.4%的账号具有“跨平台”影响力,但同时具备“两微一端”影响力的只有1.1%;仅有2.0%的账号兼具“跨事件”与“跨平台”影响。在“新媒体事件”传播中呈现跨事件、跨平台影响的主要为新闻媒体账号。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马衙镇农业发展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马衙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分层模式,并进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6月中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广电发展模式,促进广电集团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广电改革研究的中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广电行业探索事企分开的历程中.上海广电无疑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以刚刚过去的2009年为例,在国家重点推进包括广播电视产业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上海文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下发,10底,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作为国内第一家获广电总局批准的制播分离改革机构,  相似文献   
7.
8.
自英国文学批评家列维斯和汤普生1933年提出媒介素养概念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是,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目前中国公众的媒介素养状况加以全面、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描述他们网络意见表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从"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从概念上区分"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层次,并探讨其对网络意见表达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在体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维度上,与社会上多数人意见以及与多数网友意见的一致程度等,对网络意见表达并无显著影响;而与主流媒体意见的不一致、以及与家长意见的不一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合质化访谈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周葆华 《当代传播》2013,(2):41-44,48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系统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在面临劳动权益和生活情感两类实际问题时通过三种空间的表达意愿。研究发现:当遇到实际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表达意愿整体较高,其表达呈现"人际渠道—新媒体—机构渠道"递减的差序格局。网络新闻和网络交往对新媒体渠道的表达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对线下渠道的表达则主要体现为间接而非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