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阿诺德·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个人研究日程的角度出发,回顾了索末菲对于玻尔原子模型的反应。他欣赏尼耳斯·玻尔(NielsBohr)对有关氢元素的里德堡公式的推导,但却对其模型有所批评。1913年,索末菲试图通过扩展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Lorentz)关于塞曼效应的经典理论来解释近期发现的帕邢一贝克效应。光谱线在电场中分裂这一发现,是其研究计划中的另一项挑战。经典理论在这两方面都失败了,因此索末菲转而代之以玻尔模型。通过量子化电子绕原子核的径向运动和方位角,索末菲扩展了玻尔模型。在非相对论情形中,他再次得到了里德堡公式(此时用两个量子数总和来取代玻尔模型中的单个量子数);在相对论情形中,他则得到了后来有名的精细结构公式。虽然关于从玻尔理论到玻尔一索末菲理论的发展一直有详实的历史记载,但从索末菲私人和专业信件往来的角度去考察这一过程中的动力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