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1.
翟莉  梁倩  姚佳佳 《情报科学》2023,41(2):20-28
【目的/意义】合作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忽略了学者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学术合作这一重要形式。明确高校导师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上的合作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科研合作及导师合作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统计学科合作规模最大的三所高校为例,基于学位论文数据构建导师合作有向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探索网络演化规律和结构特征,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从网络结构和导师个体属性角度明确合作的形成机制。【结果/结论】三所高校的导师合作网络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结构上呈现集群性、链状和多个小团体的不同特征。结构效应对网络形成的影响在高校间存在差异,互惠性和中介性促进了合作的形成,而闭合性的影响不显著。导师研究方向不具有同配倾向,职称等属性对网络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局限】扩展了学者合作研究范畴,结果对于发现导师合作规律和明确合作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对于其他学科以及导师跨机构跨学科合作等特殊情形的适用性还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促进大学生产生更深层同伴对话反馈的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设计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支持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并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探究不同互动界面对大学生同伴对话反馈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适度增加可视化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层反馈行为的产生,以及达到更深的认知投入层次;(2)社交便签式的互动界面适用于激发更多初始提问,逻辑图式的互动界面可能会削减初始提问的发生;(3)逻辑图式的互动界面比社交便签式的互动界面更适用于促进初步反馈和深层反馈,以及缩小深度学习者和非深度学习者的对话反馈表现差距;(4)连接词的增加使用能激发更多的追问,但未能有利于激发更多的深层回应,且反而可能拉大深度学习者和非深度学习者的表现差距。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支持高校教师更好地基于可视化实时互动工具,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深度学习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训练,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讨论式学习是高校课堂中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加深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实现途径。研究通过自然状态下的探索性实验探究了基于小组在线讨论活动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在同伴对话反馈过程中存在的表现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1)基于小组在线讨论活动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浅表学习转向策略学习和深度学习,尤其对浅表学习者作用较明显,对深度学习者可能存在负面效果;(2)此类活动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从单一或低级多元结构到中高级多元结构的转变,但尚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3)更积极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者的认知层次并没有比浅表学习者提升更佳,尽管他们在带动浅表学习者参与和学习方法深化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以上发现为高校教师更好地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活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传统课堂中生生对话互动的缺乏是其不足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课堂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动机和加深课堂学习投入的重要途径,对缓解高校教学互动现状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探究了基于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发现:(1)该互动形式的同伴对话反馈可显著削弱学生的浅表学习方法倾向,但对深度学习方法倾向强化不明显;(2)同伴对话反馈中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提问行为,以及深层反馈层面的提问与观点发表行为,都比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观点发表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深化。研究基于以上发现为高校教师更好地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带有时滞的Brusselator模型,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的位置,讨论模型唯一正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与Hopf分支。利用Matlab软件包和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对所获得的理论结果给出适当的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成为学生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分析对象,发现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情怀在教科书中有明显的体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命平等意识也在教科书中突显出来,但也存在着生命教育实践体验不足、个体价值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精英取向明显等缺陷。教师应全面认识与正确使用该套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大力突出生命教育的个体性、实践性和生活化,使教科书中蕴涵的生命教育内容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