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述新兴交叉学科及其科技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认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平台,平台建设也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工作体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仅依托院系的单一组织形式面对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逐渐暴露出观念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自主权不充分、资源投入不持久、科研人员意愿不强、合作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科技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从模式、理念、机制、人员4个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优化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发展路径,包括原有学院转型等4种模式、发展规划和生态目标制定、建立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机制等5种工作机制以及联合聘任专家等4种人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创业计划竞赛在国外高校中由来已久,但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目前,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代表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逐渐开始为大学生所认同。吉林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本质在于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变革,即生产方式变革。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引领地位的生产方式各不相同,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动能转换的特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问题,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方向:创新驱动模式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更注重人才、知识和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注重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更为需要和迫切。为保证动能转换顺利进行,在实践方面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注重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利用、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以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共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国的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一种联动性。在对以生产函数为核心框架的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联性呈现出明显的有界特征。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经济体,短期内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经济体,长期内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互为因果的联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束缚成为我国打破美国科技封锁和实现国家崛起的理论和实践战略问题。本文从概念、内在结构、突破路径与机制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主流创新理论与技术追赶理论均未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专门研究,国内创新领域对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五个研究缺口: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概念混乱,对本源问题研究十分不足;二是底层逻辑的研究十分匮乏,尤其对关键核心技术微观结构及演化机理的研究更为匮乏,尚未打开关键核心技术黑箱;三是鲜有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路径与机制研究;四是宏观突破路径及机制研究有待丰富和深化,尤其缺乏多情境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研究;五是研究文献没有脱离主流创新理论范式。最后,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缺口,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与框架,即建立基于中国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理论。  相似文献   
6.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相关课程体系,付诸课程思政实践,对于强化青年思政教育,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程主体内容建设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青年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建设乡村振兴课程,有利于转变青年对城乡社会地位的传统看法、强化青年对现代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再认识以及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前,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学科基础和以青年团体为依托的实践基础,但课程建设也面临相关师资和教材配备不足、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工作不足、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等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课程建设要涵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的教学机制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