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区域产业集群识别与选择的难题,以江西省工业行业为例,从"行业识别"和"区域比较"两个方面构建双维两阶段筛选模型,首轮"行业识别"阶段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产业集群培育的12个工业重点行业,"区域比较"阶段根据产业规模、同行业企业数量、产业链延伸规模、行业集中度、技术创新水平、品牌建设能力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江西省区域产业集群进行动态筛选,将产业集群区分为优势型、成长型和潜力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季凯文 《软科学》2015,(2):41-45
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DKSE估计模型,对我国32家生物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1年,我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改善带来的促进作用,但缺乏长久持续增长的动力;企业规模、专营化程度、研发投入强度、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对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季凯文 《科研管理》2016,37(7):145-153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考虑环境因素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真实增长特征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的快速扩张、政府补贴的增加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且主要由技术效率推动,技术水平呈现退步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样本差异分化明显,各子行业发展相对均衡,而子行业内部良莠不齐。为此,政府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强化分类指导,以便更为有效地提升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