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语动词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的名词化是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来看,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是动词名词化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英语民族的语言心理特点进一步促进了英语动词的名词化。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和普通名词表达简练、凝重,大大提高了英语表达的客观程度,有利于本族语使用者更加注重重要信息,但给非本族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英汉翻译实践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或表语的名词化结构通常要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转换词性和功能,使原语语句由静态叙述变为动态叙述,以便在忠实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凝练、含蓄,人称代词通常省略。译者在英译古诗时,由于受英语形合特点的影响.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出人称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唐诗《春晓》的四个英译本选用了不同人称所产生的情景联想和抒情效果表明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意境,对确定恰当的译文人称起着决定性作用。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翻译的审美评价标准。为了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的意境.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全面分析原诗中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情趣.从而确定恰当的英文人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翻译实践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西部地区高校受地域及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学生进行自主翻译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各高校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教育部提倡的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培养出符合西部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高校翻译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就翻译实践教学系统化培养模式的设计做了一些探讨,以期为各高校制定英语专业本科实践培养方案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Oxfird 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徐州师范大学10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总体使用频率不高.在各项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2)英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各项学习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不成功者.最后,文章分析和探讨了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并指出此研究对今后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错误的发生是写作中无法避免的现象,故分析错误及错误形成的原因对于写作教学有积极的意义。以错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学生在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纠错策略,同时也阐述了错误分析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翻译教师是翻译教学的实践者和主导者.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翻译教学的需求,翻译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践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学科能力、技术能力和转换能力,要提高这五方面的能力翻译教师不但要更新教育观念,博览群书,更要积极开展翻译实务,接受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汉语语言意合特征的高度体现。古诗英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根据原诗的意境补出人称以符合英文重形合的表达习惯。对于同一首诗词的意境,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进而会选取不同的人称视角进行翻译。本文以唐诗《春晓》的四个英译本为例,详细分析了各个译本中选用不同人称所产生的情景联想和抒情效果,从而得出,对原诗意境的正确理解在确定人称的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的英汉语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理论展开语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语法学界在做了大量零散的研究工作之后,从80年代起,尝试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用以指导语序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英汉语序的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着不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开展英汉语序的研究是英汉语序问题研究的新趋势.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开展英汉语序问题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汉语语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双语等值交换的实现和对外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