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读者来信     
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现状与城市有着显著距离:而由于教材和教育的“参照点”又多以城市为中心,使得经济落后、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孩子在接受知识方面有困难,无法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实现挤进城市的梦想。与其考不上大学,不如辍学回家,这就当然成为“读书无用”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孝养     
百善孝为先。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明朝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在行为上要求人们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朝廷的养老政策与社会中的养老行为互相影响,社会中的养老传统敦促了朝廷养老政策的出台,而朝廷对社会上养老行为的表彰则促进了养老政策的落实。正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明代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对老年人生尽孝,死尽哀。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孝养     
宋秋颖 《学习之友》2009,(11):26-27
百善孝为先。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明代朝廷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在行为上要求人们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明代的官员,多有因父母年老无人侍养而辞去官职,回家尽孝之人。在仕途与双亲之间,弃富贵而取孝道,是非常难得的。明代的《御制大诰》中规定,吏员有父母年老而又别无人丁者,可以离职回乡侍亲,待亲终服满,再行起用。洪武时,太祖对此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