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7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国家创新系统的根本使命在于应对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国家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和主要任务发生变迁,国家创新系统也就必须相应地做出结构性的调整。这也正是熊彼特创新经济学传统的逻辑出发点。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美国的几次创新系统转变是中国学习的范本,政策决策者把握美国应对内外部危机的机会窗口,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国家以关键制度的塑造来推动系统的整体转型。而我国目前正在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为了促进前沿技术创新的繁荣,网络化的、多元主体决策的创新体制应当成为国家系统转型的新目标。而这一转变,同样也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发展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才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索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长期资源配置行为的差别来讨论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本研究以认知与资源配置为中心,通过考察企业高层决策者认知背景和制度环境来对企业的长期决策倾向做比较研究。通过讨论中国本土轿车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情况,对我国现阶段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做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奇瑞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面临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技术学习;二是如何实现对这一过程的主导。在开放的技术学习中形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是这些企业动态能力发展的源泉。奇瑞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的自主创新企业之一,本文着力于对奇瑞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学习模式做一个学习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的社会属性出发,讨论公用知识与私用知识的来源以及它们在工业进步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揭示公用知识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公共研发部门作为最主要的直接生产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指出我国在工业全面追赶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创新体系应顺应新时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研究,说明组织的技术集成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组织应对技术和市场双重不确定性的方式,模式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特定制度环境下,不同核心胜任构成的组织解决其中的知识整合问题的差异,也体现了组织知识整合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本土企业采用工程师主导型企业模式在复杂产品系统工业崛起,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挑战了全球生产网络这种当前主流的跨国公司组织形态,但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以电信设备产业的华为与电网设备产业的南瑞继保为案例,探究工程师主导型企业在复杂产品系统工业的崛起机制和竞争力来源。研究发现:工程师主导型企业采用“本部-前线”创新模式,将工程师团队派遣到项目前线,在与特定市场用户的互动中充分挖掘情景特定知识,并与本部进行持续交流来开发和改进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情境下用户定制化需求,促进了组织学习和技术能力提升。该模式依赖于充足的工程师供给、工程师群体的战略控制、项目决策权的下放、高融合性的学习型组织、集体主义与合作共创文化等组织性条件。本文发展了跨国公司组织形态理论与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有助于人们思考新时期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治理来提升核心胜任力,为推动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