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封松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3):225-227,240
2001年8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正式更名,拉开了新时期跨越发展新的一幕。上海微系统所原名上海冶金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所总是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适时调整方向和定位。该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冶金陶瓷研究所。1958年、1959年先后分出组建了长沙矿冶研究院、昆明贵金属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此后,又先后更名为冶金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新中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微纳系统材料、制造与器件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纳米材料与纳米效应、纳米传感器件物理与器件设计、基于MEMS的纳米制造技术以及高性能微纳传感器、红外及THz波段探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创新研究群体研制出的超微量快速检测微纳传感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案例分析,借鉴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展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设可感知、可管理、可推演、可规划、可复制的"智慧雄安"建设思路,提出了打造以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城市云数据中心为关键、整体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城市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目标的雄安新区特色智慧城市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工作和概念的演进与变化,指出物联网/传感网即是带有传感/识别器的信息网络系统,用以实现智能感知和管理,同时论述了物联网的战略需求和作用、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就发展物联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科学的春天"铺就了我的科研路我们这一代人是共和国历史上非常幸运的一代,在我们茁壮成长的时候,赶上了拨乱反正的好时代。1977—1978年中央的几个重要决定铺平了我们一生的发展道路。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让我们看到了尊重  相似文献   
6.
微系统是指集成了微电子和微机械(或光学、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微元件)的系统。它以微米尺度理论为基础,用批量化的微电子技术和三维加工技术制造,用以完成信息获取、处理及执行的功能。阐述了国内外微系统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比较分析了我院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基于以上分析讨论,提出了我院微系统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对我院微系统产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8.
我从一个走上所级领导岗位不久的科研人员的角度 ,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为提高研究所的管理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管理和行政队伍职业化我院正在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对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且管理体制亟需创新。过去有些所的传统做法是从实验室抽调人员做管理工作 ,其实好的科研人员未必是好的管理和行政人员 ,因为管理和行政人员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均有别于科研工作。管理人员需具备将领导的决策和思想转变成可操作的文件和可实施的方案的能力 ,行政人员需要具有严格执行文…  相似文献   
9.
微系统技术     
微系统(Micro System)也称微机电系统(MEMS)或微机械加工(Micro Mechining)是指集成了微电子和微机械的系统,或除此外还将微光学,化学、生物等其他微元件集成在一起的系统(集成微光机电生化系统)。微系统不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制造,而是以批量化的微电子制造技术为基础,加上特有的三维加工技术,并与IC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完成信息获取、处理及执行功能的完整信息系统。这一思想无论是科学意义还是经济效益都是重大的。微系统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未来信息系统的微型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