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将环境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85--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统一框架下探讨资本深化、人均收入、经济规模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促使污染和污染密度降低的最重要因素,资本深化位居第二位,规模效应为促使污染降低的第三位因素,而收入效应在对污染和污染密度降低重要性方面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发展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各因素对污染的影响程度具有阶段性.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尹向飞 《信息系统工程》2009,(9):113-117,123
本文运用确定性前沿生产模型对1992-2005年期间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将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发现:我国TFP增长迅速并呈“V”型结构;配置效率增长很快。我国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改进也提高缓慢。本文认为,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TFP增长推动的,配置效率是推动TFP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要素投入、特别是投资是推动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对不同性质的污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倒"U"型关系.就湖南而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粉尘污染总体情况比较稳定,工业废气污染却在不断加剧.因此,我们不可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步调来解决所有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将风险引入矩阵对策.对二人有限策略博弈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将风险引入矩阵对策,然后建立风险模型,对最优混合策略优中选优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证明。基于风险的矩阵对策比普通的矩阵对策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利用ISP生产率指数法,将环境和矿产资源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并从要素效率的角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以1.16%的速度增长,技术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从细分行业来看,技术变化仍然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少行业在各要素效率方面都存在远离有效前沿面的情况,行业要素效率分化严重.最后,基于实证结论,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和考核脱节等问题,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两个角度进行教学改革。课堂重点讲授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辅以案例教学;课外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的 PBL教学方法为主,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