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是在不上胶矾的生宣纸上对模特进行描绘。在这种纸上作画不能随意改动,且水分在纸上会迅速扩散、渗透,稍不留神就墨潴一片。故初学者需要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逐步熟悉工具材料的特性,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写生,是学习写意人物画很关键的一课。  相似文献   
2.
(五)自然法.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处理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1.把墨汁和颜料用水调成不同的浓度,分别盛在盘子里. 2.将宣纸揉成团状,然后用纸团的不同部位去蘸不同浓度的墨汁和颜料. 3.把纸展开,在相对平整的地方使用墨和水对画面做适当的修改:需要加重的地方施墨点染,需要减轻的地方以水淡化.  相似文献   
3.
步骤一:先勾勒出人物的头部和手.用黄和朱磦,少许胭脂调在塑料板上,很随意地拓印在人物的衣服上,待半干时勾勒衣服和衣纹等. 步骤二:用黄、朱磦、淡墨加胶少许,没骨法画出人物前的竹桌,趁湿勾勒桌子轮廓.用黄、三绿加胶,没骨画出植物形状,未干时勾勒植物轮廓. 步骤三:用墨画出石头.要画得干而硬,与前面软的没骨竹桌及植物形成对比.然后,画出人物后面的墙板.  相似文献   
4.
五、写意人物画的特殊技法 进入新世纪,在人物画方面似乎演出了一场壮阔多姿的创新活剧:一是对传统技法的重新挖掘和发展;二是对原有工具、载体的改革;三是引进现代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表现技法,如肌理效果、平面构成、光感等;四是借鉴油画、版画、水彩画、壁画、民间工艺等其它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个时期,涌现出一批颇具个性的人物画家,如赵奇、李孝萱、张羽、石虎、聂干因、周京新等.从艺术规律上说,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精湛的工艺手段.创造性和工艺性的结合,是艺术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怎样画金鱼     
侧面金鱼画法1.取中白云笔,先蘸藤黄、朱磦,笔尖稍蘸墨。第一笔点虱鱼背鱼肚,提笔画尾。笔变为全毫侧锋着纸,快速抹写出尾的上半部。2.起笔后侧锋写出尾的下半部,顺势写出鱼尾另一侧的上半部,再画出另侧的下半部。注意尾另侧的透视变化,要画得细窄一些。3.趁笔中墨色将尽,中锋勾出鱼的腹线,再依次画出鱼的胸鳍和腹鳍。4.焦墨画鱼头和背鳍。注意第一笔先写鱼头的另侧,第二笔侧锋虱出鱼头的近侧。第三、四笔勾点鱼的嘴和眼睛。  相似文献   
6.
一、写意人物画的发展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出现最早的画种。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这两幅画有四个特点:一是平面化。它们不追求厚度和透视关系,人物与其他物体没有重叠。二是装饰性。人物身上的花纹,凤的翅膀、尾巴,以及正、侧面的鱼,都图案化、装饰化了。  相似文献   
7.
(二)笔墨的训练 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精湛的工艺手段。创造性和工艺性的结合,是艺术创作的特色。前面提到写意人物的两大矛盾(造型和笔墨间的矛盾,临摹、速写和默写间的矛盾),是解决造型的主要手段。那么,笔墨呢?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的行波定位是目前专家学者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定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行波信号至各个变电站精确时间记录的误差,从而提高故障定位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本文对该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利用邻近点优化算法计算出了故障行波最短的传输路径,然后根据最短传输路径和传输距离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传输距离同各个变电站所记录下的行波波头的到达时间进行了直线拟合,最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各个变电站的行波到达时间的信息进行了融合处理,进而便可以获得故障处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9.
10.
六、写意人物小品画 小品画,一般是指画幅较小、表现物象少、内容单纯、笔墨简练的画.此类画画起来轻松愉快,并具有特殊的情趣,最能体现孔子"游于艺"的学说.因而,它不仅是画家自娱自乐的形式,也是观者在茶余饭后把玩、观赏、陶冶性情的好形式. 人物小品画虽不复杂,但画起来并不简单.它对人物形象、神态、结构、动作,甚至环境、道具等造型要求都较高.人物小品画的笔墨架构不复杂,常常是"逸笔草草"、信手涂抹.但正因为小品画的"简",稍有败笔就显露无遗.所以,小品画要求笔精墨妙,须反复练习方能进入佳境.因此,它也成为许多画家训练笔墨、造型、构思和构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