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介绍采煤机齿轮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提出保证采煤机齿轮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工艺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着复杂、高级的认知活动,进行着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进行着智慧、思想的碰撞、交锋。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和交流。这种情感活动,在教学中往往会被人们观念上日益强化的认知活动所掩盖而受到忽视。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认识反映的对象和方式,迥然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  相似文献   
3.
张化尧  史小坤 《软科学》2006,20(4):9-11
R&D/产品问题的文献,都无一例外地在模型中采用了数量竞争(产量作为决策变量)的形式;而现实中市场往往以产品的价格作为第一操作变量进行竞争,或采取更为剧烈的“价格战”。从价格竞争的Cournot均衡模型出发,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替换得到产量竞争模型的形式,在这一变换中,并不改变竞争各方非对称的产品替代性和竞争优势,表明这种形式上的转化并没有使原来的产业特性在转变中发生相对改变。进一步对模型中的产品替代性进行讨论,可以说明Bertrand式的价格竞争也可以映射一种数量竞争。  相似文献   
4.
5.
对新兴经济技术转移的截断效应往往阻碍了通过合资方式完成的技术能力升级,而有些民营企业却能够成功升级,这正是我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个现实。从近期我国一些民营汽车企业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入手,分析在国际化中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三个企业的技术获取和能力成长路径,以阐释企业如何克服截断效应,实现能力的快速积累与发展。分析显示:在不同的能力成长阶段,根据自身能力特点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来源是企业技术成长的主要途径。带给企业的启示就是要具有创新欲望,在国际合作中保持主动权,并拥有国际化视野,实现国际化中的技术能力升级。  相似文献   
6.
张化尧  王赐玉 《科研管理》2012,33(10):17-25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深,国际技术扩散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各研究结果存在着多种矛盾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模型结构转化和外溢时滞等影响导致模型和现实脱离所致。本文用普遍被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模型,对中国1985-2007年的进口、出口、FDI和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外溢渠道配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除显示国内研发投入和FDI对于技术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之外,也发现在分析的早期阶段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设备引进和国际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特色,导致国际贸易因素对TFP的影响作用向国内研发转移,从而使前者表现为不显著而后者的影响作用被夸大,本文的结果还显示,现阶段对外投资的逆向知识获取效应不明显是效率损失的结果,而不能说明理论的失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研究文献的总结整理,得到配套型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产业集群发展、小规模精细化发展以及自有品牌(OBM)发展3种主要实现路径。研究建议配套企业应准确定位自己,在稳定OEM订单基础上培育自主技术产权优势,并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储备局一三七处子弟学校高美兰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公式等。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结合学过的知识积极地去思考、去钻研、去想象,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遇到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尚在思索的时候,不应迫不及待地和盘托出,而应启发学生去思考,或是“以问代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和时间。如讲,8+8+8+8+5=?,在讲了逐项累加法后告诉学生,一道题可以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对ZL101和ZlQ-1两种铸铝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过烧、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工艺试验,最终通过工艺改进解决了过烧、变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米公司的快速成长造就了一个商业孵化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典型案例,本研究通过对小米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这种系统内行为主体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的数据广泛收集于多种媒体并经过实地采访确证,关注孵化阶段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资源支持和运行阶段生态链企业对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资源反哺两个方面,得到了系统的资源支持关系模型,并讨论了孵化平台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和整个平台系统的成长机制问题。研究对多/双边市场理论和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带来了补充,克服了价值链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在解释平台生态系统中的理论不足,对管理实践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